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16182
大小:1.7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08
《《以虫治虫》课件4.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起中国古代科学,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而提到沈括,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被后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的伟大著作――《梦溪笔谈》。今天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选自这部伟大著作的短文。开篇《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学习目标:一、了解课文记述的生动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二、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三、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四、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梦溪笔谈》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他是______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你知道他是谁吗?沈括存中北宋扫清字词障碍:狗蝎(xi
2、ē)(huì)喙钳(qián)大穰(ráng)旬日傍不肯(xún)(páng)解释加点词:1、方为秋田之害正在2、其喙有钳这里借指虫子的嘴3、千万蔽地遮盖4、则以钳搏之用5、土人谓之“傍不肯”叫,称6、悉:都、全7土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8、皆:完全,全部9、岁:年成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
3、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初读课文1、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哪种现象?2、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自然界的好多生物都存在天敌。利用生物的天敌可进行农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本文虽短,但是含意很丰富,正可谓“言简意赅”。我们先看一下几个字的妙处。1、文中“方为秋田之害”中的“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我们再来看看“忽有一虫生”的“忽”有何妙处?3、还有一个字我们也要注意,就是“岁以大穰”的“以”字。不
4、能。因为此时子方虫还没有造成祸害,一个“方”字,正表现出子方虫即将造成危害的严峻形势。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了,就和英语中的将来时和完去时的区别一样。忽”字表明事出意外,不但表现出“傍不肯”出现的突然,也反映出作者惊奇的心理感受。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其实是个省略句,即“岁以(之)大穰”,意思是:年成因此(傍不肯)而获得大丰收。由此可见,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的缘故,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课文大意:以虫治虫《以虫治虫》
5、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学过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我们要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比如,今年内蒙地区利用鸡来灭蝗虫就是一个极好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青蛙吃害虫猫头鹰吃田鼠啄木鸟吃害虫金龟子吃蚜虫蟾蜍捕虫树林医生稻田放鸭趁热打铁: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
6、方为秋田之害其虫旧曾有之则以钳搏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子方虫。语气助词,无义。它,代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正当,正在。才。则以钳搏之岁以大穰用因其喙有钳其虫旧曾有之它的。这样,这种。翻译下列句子: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虫治虫”的例子,试找出并写下来。课外作业:谢谢大家!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7、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