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ppt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ppt

ID:50404134

大小:12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13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ppt_第1页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ppt_第2页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ppt_第3页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ppt_第4页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及意义京华中学王锡贵中考对文言虚词的考试要求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特别需要掌握的有:“之、而、以、于、其”学习目标1、巩固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探索“之”的翻译规律。2、提高文言文字词的翻译理解能力。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你知道“之”有哪些基本的意义和用法呢?之的用法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才华初露探究:“之”的用法一1、请快速说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1)皆布衣之士也。(2)荆之地方五千里。之:结构助词,“的”2、探究:以上两个句子中的“之”在结构上有

2、什么样的共同特点?“之”用在名词的前面,与前面的词语一起修饰后面的名词,结构助词,“的”。当堂热练中考真题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近塞之人有善术者D、何陋之有C探究:“之”的用法二1、请快速说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辍耕之垄上。之:动词,“到”。2、升级考验:以上两个句子中的“之”也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为什么与用法一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之”的后面是处所名词,“之”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动宾关系,动词,“到”。趁热打铁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

3、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送孟浩然之广陵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愈战愈勇探究:“之”的用法三1、快速看题,说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及用法。(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主谓之间,无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探究:以上句子中的“之”在结构上又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之在名词(主)和动词(谓)的中间,无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解题我最行请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B、甚矣,汝之不惠。C、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D、两狼之并驱如故。C探究:“之”的用法四1、说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及用法。(1)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2)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1)之:代词,它(宋)。(2)之:代词,它(失石)。2、探究:你能找出以上句子中的“之”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吗?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作代词,代前面出现过的人、事、物。我是真正的学霸下列各句中那一句中的之和“子墨子九距之”的“之”用法不同()A、愿陛下亲之信之。B、运于渤海之尾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B乘胜前进探究:“之”的用法五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之”的意义(1)宋何罪之有(2)孔子云:何陋之有之:不译,宾语前置的

5、标志。2、探究:这种用法有什么规律?“之”: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老师支招1、大量的积累是前提,熟能生巧。2、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意义要归类整理,分析它在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并掌握其规律。“之”的意义及用法1、“之”+名词“之”与前面的词语一起修饰后面的名词,结构助词,“的”。2、“之”+处所名词“之”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动宾关系,动词,“到”。3、名词(主)+“之”+动词(谓)“之”:无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动词+“之”,“之”作代词,代前面出现过的人、事、物。5、名词+“之”+动词“之”:后面的动词与“之”前面的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之”,宾语

6、提前的标志,不译。学以致用读《曾子烹彘(zhì)》, 解释文中“之”的意义。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同“汝”,你)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只)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遂烹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业1、选一篇文言文课文,找出文中的“之”加以训练,巩固本堂课所得。2、用本节课探究“之”的用法规律的方法,探究文言虚词“而、以、其、于”的意义和用法。谢谢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