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ppt

伤寒与副伤寒.ppt

ID:50381042

大小:53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12

伤寒与副伤寒.ppt_第1页
伤寒与副伤寒.ppt_第2页
伤寒与副伤寒.ppt_第3页
伤寒与副伤寒.ppt_第4页
伤寒与副伤寒.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与副伤寒.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与副伤寒一、概念伤寒(typhoid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二、病原学1.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D群,呈短杆状,不形成芽孢,有鞭毛,胆汁培养易生长。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致病。2.菌体有抗原“O”,鞭毛抗原“H”,表面抗原“Vi”,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其中“O”、“H”抗体有助于诊断;表面抗原“Vi”,有助于发现带菌者。3.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但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电镜下染色后三、流

2、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等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点终年可见,以夏秋多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伤寒杆菌↓胃(胃酸杀灭作用)↓(未被胃酸杀灭者)小肠(碱性环境、胆汁、营养物质)↓繁殖肠粘膜↓淋巴管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经胸导管血液循环(第一次菌血症、潜伏期)↓肝、脾、胆囊及网状内皮系统↓繁殖血液循环(第二次菌血症)↓内毒素典型临床表现肠道病理解剖五、临床表现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典型临床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典型病程:第1周、第2~3周、第3~4周、第5周临床分型:典

3、型伤寒与非典型伤寒复发与再燃1.典型伤寒(1)初期: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5~7天体温达到39℃~40℃。(2)极期:病程2~3周,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①高热(多为稽留热)②中毒性脑病(无欲貌)③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④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⑤皮疹(玫瑰疹)⑥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玫瑰疹稽留热(3)缓解期:病程3~4周,体温波动且逐渐下降,食欲好转,肝脾开始回缩,但仍可出现并发症。(4)恢复期:第5周,体温正常,食欲恢复,症状和体征消失,大约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2.非典型伤寒(1)轻型(2)暴发型(3)迁延型(4)逍遥型(5)

4、小儿伤寒(6)老年伤寒3.复发与再燃六、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细胞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2.细菌培养(1)血培养:第1~2周,阳性率最高。(2)骨髓培养: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尤适用于抗菌药物治疗者。(3)粪尿培养:第3~4周,阳性率较高。(4)胆汁培养:慢性带菌者(5)玫瑰疹吸取物培养3.肥达(Widal)反应伤寒抗体检测。参考值:(1)“O”凝集价<1:80;(2)鞭毛抗原“H”凝集价<1:160;(3)副伤寒杆菌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凝集价<1:80。评价肥达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O”抗体-出现早,消失快;“

5、H”抗体-出现迟,维持时间长。“O”抗原为伤寒、副伤寒甲、乙杆菌的共同抗原,三者的鞭毛抗原(“H”、“A”、“B”)不同。(2)早期应用抗生素,“O”“H”抗体可不升高(假阴性)。(3)其他疾病出现的肥达反应假阳性(血吸虫、败血症、结核等)。七、并发症(一)肠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程第2~3周多见,轻重不一。过早活动、过量饮食等常为诱因。(二)肠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病程第2~3周,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端。(三)其他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八、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临床诊断(1)发生在流行季节和地区(2)有典型临床表现(3)结合实验室及其它检查2.确诊标准(1)找

6、到伤寒杆菌(2)肥大反应O、H抗体均阳性;或在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二)鉴别诊断1.病毒感染2.疟疾3.钩端螺旋体病4.急性病毒性肝炎5.流行性斑疹伤寒6.粟粒性结核病7.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8.恶性组织细胞病九、治疗(一)一般治疗按消化道传染病进行隔离,注意合理休息,给予恰当饮食。(二)对症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其次可用头孢菌素类、氯霉素、氨苄西林、SMZco等,高热、便秘、腹胀时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可用小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三)并发症治疗1.肠出血禁食、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便血的情况;应用药物和液体;酌情输血;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2.肠

7、穿孔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支持疗法;酌情手术;联合应用抗生素。(四)慢性带菌者的治疗十、预防(一)控制传染原及早隔离治疗病人,带菌者调离饮食服务业,并及早治疗。(二)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搞好“三管一灭”(粪便、水源、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三)提高人群免疫力易感人群可进行预防接种,口服灭活菌苗Ty2la株的疫苗,保护效果可达50%~96%。副伤寒1.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分别由副伤寒甲、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