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71540
大小:33.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伤仲永》的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伤”是哀伤、哀怜、叹惜的意思。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受于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鲜明的特色。 1.生动的对比。方仲永幼年聪慧无比,实属神童;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矣”。鲜明的对比为文末的结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2.深刻的议论。作者的议论没有只局限在方仲永身上,而是推而广之,像方仲永那样聪颖之人,因为不受教育尚且如此,那么本来就很平常的人,如果再不学习,那就只能永远平庸了,从而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3.精练的语言。本文的语言极其精练,题目中的“伤”字,既伤天才的夭折
2、,又伤家人和世人在天才夭折过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叙事部分仅仅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全过程;议论部分也只有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 2005年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就是以《伤仲永》为材料命题的,其试题部分如下。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本题
3、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句意进行区别。A.第一个“其”是“他”,人称代词,代仲永;第二个“其”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B.第一个“就”是“成功,完成”;第二个“就”指“从事”。C.两个“卒”都是副词,表示事情经过一段发展变化后,最终出现了某种结果。相当于“最后”、“终于”等。D.第一个“得”相当于“能够”;第二个“得”,同“德”,相当于“感激”。参考答案:C。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解析:翻译句子要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
4、及语气,前后连贯,语句通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遵循留、删、补、换、调的原则,并结合考题的语言特点及句式特点。这也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句有一个通假字。扳(pān):通“攀”,牵,引。日:每日。名词作状语,起修饰作用。不使学:“不使之学”的省略。之,指代仲永,翻译时要补上。(2)句属于省略句兼倒装句。翻译时应恢复为“令(其)作诗,(其诗)不能(与)前时之闻称”。(3)受之天:“之”后省略“于”,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参考答案:(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让他作诗,他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3)他的天
5、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3.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及主题的把握情况。在写法上,先叙后议,卒章显志,脉络清晰。需要注意的是,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要求用原句,因为是填在引号内。参考答案: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 4.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解析:这道题主观性比较强,但不要
6、偏离大方向,那就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名言及事例中选取,也可以举自己的例子,与方仲永对照,谈出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参考答案: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