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愿景.doc

“有效教学”的愿景.doc

ID:50365592

大小:42.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有效教学”的愿景.doc_第1页
“有效教学”的愿景.doc_第2页
“有效教学”的愿景.doc_第3页
“有效教学”的愿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的愿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教学”的愿景李学书来源:全球教与展望(2008-11)发表日期:2009年2月19日【摘要】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核心追求。深入探究有效教学必须从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不能过分强调技术理性的力量,而忽视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作为一种研究方向的调整,有效教学应该以道德性为核心,兼顾有效性与责任。【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性责任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如何把教学搞得更高效这一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形成和丰富了有效教学思想。可以说,有效教学是教育界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一直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

2、所关注。一、有效教学在技术层面上的追求“有效教学”这个词是舶来品,由英语“EffectiveTeaching"直译而来。但这个教学理想一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却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论题,它一直引导了我们的教学改革。对这一论题的研究,从理性的反思到理论的建构,再到实践模型、策略的探索,研究的兴趣日益高涨。吴刚平认为,有效教学的问题既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一个价值层面的澄清与选择问题。技术层面要回答有效教学如何做的途径、方法和步骤等问题。其实从人类原始初民之间口耳相传的非正规化教学开始,人们就自然地认识到一个问题:我怎样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让对方明白。尽管当时主要起作

3、用的“教学策略”仅是借助于约定俗成的叫声和一些肢体语言的变换,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完成某些生活、生产技能的传递,但这无疑是对有效性关注的原始形式。可见对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当是教学活动的应有之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有效教学有不同理解。但有一个基本的近似的理解:通过提高效率,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效率的提高就是技术层面上问题。从技术层面看,有效教学至少经历三种追求:(一)扩大“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并以相应的教学程序(或教学模式)来维持“教学规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道路。有国内学者认为,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这一时期对有效教学的追求表现

4、在教学规模的扩大。事实上,自近代以来随着对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学校自身压力的增大,“规模”与“效益”的矛盾就一直是有效教学的研究的根本动力。现实的经验是,只有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保证教得更多,教得更好。同时为了维护教学的有效性,他们采用了相应的教学程序,如夸美纽斯建立的“感知一记忆一理解一判断”的教学阶段论,赫尔巴特提出著名的“明了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教学四段论,还有凯洛夫的六段教学法等。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展,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与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成熟,或者说这种适应班级教学的“教学模式”终于形成。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

5、概括为“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二)挑战固定的“教学程序”进而形成某种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有效教学的追求方式。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产生怀疑,有效教学便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被人们看作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联系的中介。在教学模式由“大一统”的、“普遍”的、单一的“规定”转向个性化的、情景化的、多元的“策略”之后,教学模式在更大范围内获得认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而是作为一种方法的组合形式,蕴含了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

6、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易模仿的操作程序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三)在“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系统的“设计”教学的过程这是一种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思路。随着有效教学实践以及相关研究的深人,人们开始意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可以完全预测的、静止的,意识到每堂好课具有不可重复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当教师有了“教学策略”意识,就可以也应该从教案完成型的教学模式转向创造型、反思型的教学策略,从静止的教学模式转向流动的教学实践。这样人们就开始关注和讨论“教学设计”。它之所以作为关键词被提出,主要是人们普遍认定教学改革不是某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期望寻

7、找“教学理念”和“教学信念”的支持,以此来展开“教学设计”。于是出现了以加涅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设计思想,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哲学取向的设计思想,以加德纳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取向的设计思想。后两者共同的主题是“发现学生”——建构主义发现了学生“主动精神”,多元智力发现了学生的“多种聪明”,这样有效教学就自然而然成为教学理想和理念。现实的经验是,只有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保证教得更多,教得更好。于是在有效教学研究中,片面关注教师的教学技巧、策略与方法的思维模式仍然浮现出“泰勒原理”的影子。发生在美国上世纪20年代的课程改革运动,起因就是由于当时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家长普遍认为:

8、学校教育与当代生活不相干,因而没有实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