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40389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产学研载体对产业发展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学研载体对产业发展影响1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1.1管理模式有待改讲长期以来,高校重视国家政府部门的各类基地建设,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基地建设可以获得国家大量的经费补贴,另一方面,这些基地建设是国家考评高校的重要指标,有了这些基地,可以吸引备类人才,因此,对这类基地的管理,除了国家的各项制度外,高校也制定了多项相关政策。然而对于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而言,由于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国家或地方政府没有补贴,对提高高校声誉煤响共微,因此高校很难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规范管理。1=1前多数高校对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管理比较松散,只要企业提出申请,支付一定费用
2、,高校就同意挂牌成立,高校对示期研发工作也不进行要求。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发展,不能起到其作为沟通高校与市场的桥梁作用,一旦建设不好,将对企业进行产学研开发的积极性造成一定挫伤,也会影响高校的声誉。1.2考核制度缺失,科研团队凝聚困难由于没有国家层血的制度限制,对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考核多由高校执行,但多数高校几乎不对成立的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进行考核,一方面是管理层主观或客观上的轻视,造成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企业的态度不明确,比如运行不好,高校管理层要顾及备方利益,考核麻该如何继续,这是一个难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参与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
3、研发工作的科研团队没有保障。由于从事的是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在高校“重纵向,,“轻横向,,的考核体制面前,参与这些项H研发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临时性的,对于这些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核心成员,高校并没有给他们特殊的政策,因此很难形成一支有凝聚力的产学研科研团队。1.3金业的诚信问题部分企业的目标只是与高校成立产学研合作载体,然后利用这个载体的名声来获取经济利益,这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过程中偶有出现;还有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能信守承诺,不能按时足额将研发款项拨付给高校,英至以备种理由来推脱责任,造成载体运转不顺畅,损害了高校教师参与产学研工作的积极性。1.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虽然政
4、府燃屡出台支持产学研合作的项忖和政策,但尚未对处于产学研前端的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予以支持,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都是体现在科研项目屮。如江苏省出台了重大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和产学研前瞻项均是对大型产学研项日进行支持,扶持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而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作为一个有实质内容的研发平台,处于产业的前端,政府未进行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据了解,目前只有无锡、苏州等部分城市的科技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应政策,对校企成立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予以“通过示补助”的形式进行支持,但在实际操作和认上过稈屮也存在相应问题。1.5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地点问题高校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载体都有一
5、定的诉求,将其建设在高校还是建立在企业,双方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产学研合作载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教师作为高校的一个成员,其科研成果将作为职务工作的一部分而受到学校的考核,高校不希望教师从事学校不认可的科研工作,另外,学校认为教师的主体工作还应该在高校内,因此希望将基地建设在高校,而企业则希望维持一个冇研发团队和研发场所的机构来提升企业形彖,因此希望将基地建设在企业内。可行的方案是将产学研基地建设在两个地点,由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究,以满足双方需求。2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的策略2」端正态度,完善管理机制首先,高校要重视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
6、的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各种行为,完善载体的成立、审批、考核制度,做好校金双方定期沟通,做到有问题早发现、小问题早解决。其次,高校要特别重视企业的经费投入管理,对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要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并定期向双方汇报经费使用、项目进展以及载体建设情况等。最后,高校和企业要妥善处理好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最好是在双方签订项目时就对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约定。2.2明确研究方向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是否成功,很大稈度上是由双方前期沟通所决定,而在双方沟通过程屮,产品研发方向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双方成立产学研基地前,必须形成一个可行性研究报
7、告,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屮要详细规划研究方向与内容、市场状况、双方具备的条件、资金投入规模,对方企业规模等,从而综合考量。高校要从是否对高校的学科建设有推动作用、是占有利于产生大型科研成果、是否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连续性等方面对其进行评判;而企业则需从高校技术储备、人才力量、企业白身技术承接力、市场状况、企业资金充裕度等方面进行评判。2.3规范校企行为,避免越位、错位产学研各方要形成战略联盟,首先缘于各方真诚、强烈的合作需求与意愿,合作各方丿应具有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战略眼光与战略意识,并且明确备『I在合作屮的定位,避免“缺位,,“错位,,与“越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