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doc

ID:50334206

大小:40.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5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山行》教学设计江大附校周丹红课题:苏教版第五册古诗《山行》教材简介:《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古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是这首诗的意境跃然纸上。通过诗人所行、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赞美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诗由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组成,有景有人,有情有景,有主有宾,烘托有力,构图和谐,抒情自然。是一首充满生气的秋景诗。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说出诗句中“寒山”“生”“坐”和“于”等词语的意思。3、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在有感情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体会意境,理解主题。  课前准备:课件、印有这首诗配画的学生书写纸。设计理念:根据《山行》这首古诗的独特之处,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古诗是一种

3、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通过学生平时每天一首课外古诗的背诵,学生对古诗接触已经不少,可以说大部分孩子对这首古诗已经朗朗上口。如何在大量的积累后,让孩子得“法”于课堂,得“益”于

4、课外,如何斟词酌句,欣赏意境,体会古诗的无限魅力,提高品读古诗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正是我们教师在古诗课堂教学中的的基本任务。所以每次教学这样的学生特别熟悉的诗时,我反而觉得特别有兴趣,它省去了应于背诵的无奈,更多的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提升过程。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

5、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设计思路:对于杜牧的《山行》这样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运用完善一幅“秋景画”,并且以为诗配“画”的形式,让孩子学会从文字学习中学会在心灵构筑诗人所要描绘的画面,达到心领神会,走进作者的思想感情之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贯穿整个教学的串一颗颗珍珠的一根红线。用秋游的引言,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具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确目标;用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情感;用丰富的想象,构筑心灵

6、的画面;用新颖的作业,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今天,我们就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山中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2、学生交流杜牧的古诗,了解有关杜牧的知识。  3、齐读诗题。 

7、 4、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诗人写了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

8、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