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车轮定位参数及其作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车轮定位定义:是指车轮相对行驶向及地面的定位角度。作用:1为确保正确的直线行驶性能。2为确保转弯行驶时轮胎附着良好。3为减少轮胎磨损。参数:–轴距–轮距–车轮前束–车轮外倾–主销内倾–主销后倾–主销偏置距–轮距差角轴距:前桥车轮中心至后桥车轮中心的距离。轴距较大时意味着有效空间较大、行驶舒适性更好且俯仰运动的趋势更小。相反,短轴距更容易转急弯。轴距:指前桥车轮中心至后桥车轮中心的距离。轮距对车辆转弯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轮距较大时车辆可以在较高车速下转弯。在采用横摆臂或斜摆臂的独立悬架中,弹簧伸长或压缩时轮距会发生变化。因此造成滚动阻力提高和
2、轮胎磨损加剧。轮距变化过大时会导致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变差。主销“实”主销“虚”主销四轮定位基准轴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与路面相垂直。该平面与前桥和后桥轮距中心连接线的方向相同。几何行驶轴线几何行驶轴线是指整个后桥前束角的角等分线。如果这条直线偏离了车辆中心平面,就会产生一个行驶轴线角度,车辆处于非同辙行驶状态。主销后倾角该力矩也不可过大,因为过大的稳定力矩会造成转向沉重。也就是说,主销后倾角不宜过大,一般采用的主销后倾角不超过2°~3°。现代高速汽车由于轮胎气压降低、弹性增加,从而引起稳定力矩增加,因此主销后倾角可以减少到接近于零,有时甚至出现负
3、值。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同时还有减小主销轴线与地面交点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c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减小转向时驾驶员在方向盘上施加的作用力,使转向操纵轻便,同时还可减小转向轮传给方向盘的冲击力。但是,c值也不宜过小,也就是说,内倾角不宜过大,否则会出现转向时轮胎在地面上滑动量增大的后果,这样一方面会增大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使得转向变得沉重,另一方面也会加速轮胎的磨损。所以内倾角一般不大于8°,偏置距c一般为40~60mm。前轮外倾角车轮外倾角α是另一个重要的车轮定位角,它具有与主销内倾一道减小方向盘作用力的作用。同时还能补偿因载
4、荷增加引起车桥变形而带来的车轮内倾,减少轮胎的偏磨。由于车轮外倾,可造成路面对车轮垂直反力N沿轮毂轴向向内的分力F,该力会将轮毂压向内端的轮毂大轴承,而非产生向外压迫外侧小轴承的负荷,从而提高使用寿命。适度的车轮外倾角还有利于车轮与路面路拱的协调。但是,过大的车轮外倾角会导致轮胎的偏磨,不足为取,一般车轮外倾角为1°左右。车轮前束具有外倾角的车轮滚动起来犹如一个滚锥,两个具有外倾角的转向轮在这种“滚锥效应”作用下,会产生向外分离的滚动趋势。由于前轴的约束作用,尽管这种分离并不能发生,但是它会导致轮胎在地面上的边滚边滑现象,从而加剧轮胎的磨损
5、。为了弥补因车轮外倾造成的滚动不协调,实际中的左右车轮中心面不平行,通常两轮前边缘距离小于后边缘距离,其差值(A-B)被称为前轮前束。车轮前束可以通过调节转向横拉杆长度来调整,一般汽车的前束值为0~12mm。单轮前束现代化车轮定位仪不再以mm为单位,而是以角分为单位测量前束。单轮前束指的是单一车轮中心平面与基准轴线之间的夹角。主销偏置距主销偏置距是指车轮中心平面切线与路面交点至摆动轴延长线与路面交点之间的距离。如果这段距离由车轮支撑点指向车辆中心平面,则称为正(+)主销偏置距。由车轮支撑点指向外侧时称为负(-)主销偏置距。如果摆动轴延长线与
6、路面的交点恰好与车轮支撑点重合,则主销偏置距为0。主销偏置距是一个力臂,通过扭矩影响转向情况。因制动作用、不同路面摩擦系数或障碍(车轮压缩或伸长)产生的作用力施加到车轮。–正主销偏置距(+)产生稳定的直线行驶特性,但在制动效果不均匀时需要驾驶员进行反向转向。–负主销偏置距(-)制动效果不均匀时自动进行反向转向,因此驾驶员只需保持该转向状态。–主销偏置距为0向一侧施加制动力以及出现轮胎故障时,可防止向转向系统传输干扰力。处于停车状态时转向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