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去听课(一).doc

青年教师如何去听课(一).doc

ID:5031732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青年教师如何去听课(一).doc_第1页
青年教师如何去听课(一).doc_第2页
青年教师如何去听课(一).doc_第3页
青年教师如何去听课(一).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青年教师如何去听课(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年教师如何去听课(一)作为一名教师,听课是必不可少的。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通过听课,教师间可以进行业务交流、切磋、互动;听不同科目的课,可以跨学科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听课往往还与评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教研活动的有机部分。但听课听什么?如何高效听课?仍然是困扰许多青年教师的问题。一、“听课”乱象小议乱象一:三心二意。执教教师在上头“激情飞扬”,有的听课教师在底下“开小组会”。还有的老师“一心多用”,时而听课“速记”,时而“耕种自留地”——或改作业,或写教案,有的甚至中途溜之大吉。乱象二:只作看客与听众。有的教师做听课笔记时,只记一些大的教学环节,大多时候只当

2、一名“忠实的看客与听众”,而没有更多的思考。乱象三:功利色彩浓厚。学校一般都规定教师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化、评优、晋职等都与此挂钩。毋庸讳言,平时的听课有些是被动的,许多老师去听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抱着这种功利的心态去听课,听课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听课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有上述行为的教师很在听课中有所收获。想提高听课的效果,就要把握好听课、看课、思课三个环节。听:教师授课时的起、合、转、承、导是否流畅、自然、贴切;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灵活;外显在学生的言语表达上是否清新、富有创意等。看:教学流程的设计、推进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明晰;教师的角色是否自觉转变;“教”是否自觉主动地向“学

3、”转移;教师是否“心中有学生”;教师是否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高涨;学生的参与面、思维度是否“看得见,摸得着”;教师是否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点,把生成点演绎成课堂“亮点”;教师是否在走“教案剧”等。思:教师的教材处理是否得当;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某一环节的教学若由你来执教,是否有更好、更妙的处理方案;执教教师是否以“课程标准”与新大纲为指导展开教学。听课教师不是“摄像机”,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做事无巨细的“实况记录”。听课教师应讲究听课技巧:大的教学程序是不可少的;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精

4、彩的教学片段就需要听课教师一丝不苟地用笔“录像”;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败笔”或你自己感觉不太对“胃口”的地方,应详细记录,并及时把自己的当场思考写下,以免“夜长梦多”;课堂中出现令你兴奋、激动的环节,也应摘录。课堂毕竟是流动的,听课教师不可能像专业速记那样,将字字句句均记入听课笔记。笔记除了应对学校的检查外,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教育思考积累素材,因此,要求我们的听课教师应学会“去粗存精”,摘要而录,有了感受、触动,立刻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批注,待课后抽空再制成听课卡片,便于以后检索之用。二、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听课的效率高低,首先取决于听课的目的是不是明确,其次是要在听课中学会思考。思考什么呢?第一是

5、要用放大镜去发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闪光的地方。第二要思考这位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和不足,想一想如何修正。第三就是要想一想,这位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出现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第四,是要拿这位教师的教学与自己比一比,看看自己有那些长处?有那些不足?所谓“见贤思齐,以人为鉴”就是这个道理。再者,听课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比如,我现在听课主要看三条:一是看符合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看教材把握的水平与程度如何;三是看教师是不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听课是一项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动,不付出是不可

6、能有所收获的。三、把自己当成研究者记得很多年前刚去听课时,脑子是混沌的,完全不知道该听些什么。有一次觉得一个环节很好,课后却被权威人士批得一塌糊涂,同事告诉我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不让自己这个外行露马脚,就常常把自己隐蔽起来,听课自然也谈不上“有效”、“高效”了。后来因为教龄渐长,有些场合总是被青年老师“逼迫”着讲点什么。出于通过一定要讲出些什么来维护一个“老”教师的尊严的心理,我只好在听课时多一只眼睛、多一只耳朵、多一颗心。我的听课本总是被分成两半,一边写着过程,一边写着自己的即时点评。末了,还要一、二、三、四地梳理一下,算是总评。这样才渐渐有了一些研究的目光与心态。大概是从做

7、课题开始,又逐渐有了“项目意识”,习惯将课堂中的问题分成封闭、半开放和全开放三类来研究。我一直在做一件很“傻”的事情,每听一节课,就将课堂中的所有问题一一记录,课后一一归类,看看常态下的课堂这三种问题占了多大的比例,哪种问题是最常用、最实用的,怎样进行问题之间的转换,等等。通过这样的研究,直到现在,我发现自己对课堂中的“问题”都是最敏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