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06591
大小:11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7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word教案 (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能力方面:1、引导学生结合前几课所学的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以“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为出发点,使学生明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文化的空前繁荣,进而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列表的方法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回答“战国百家中,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培养他们
2、的对比分析能力。思想方面:1、指导学生阅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民贵君轻”等教材所摘录的材料,及讲课所过讲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2、通过对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的观点及其著作的讲述,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教学过程:导入
3、新课:教师首先进行复习提问: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分别说出各自的起止年代。并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而贯穿整个时代的是奴隶制度的没落和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大的社会变革促使那些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当历史的车轮由滚滚前进的时候,科学文化呈现出
4、空前繁荣的局面,思想、军事、科技、文字各个领域英才辈出,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科学文化领域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思想领域的内容,了解几位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它们的主张和著作。一、思想家老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思想领域 教师首先提问
5、:孔子的姓名是什么?生活在什么时代、所创立的什么学派。估计学生阅读教材后可归纳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关于孔子“仁”的学说,由于比较难理解,建议教师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讲授。“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爱人”,即爱别人,爱众人。“仁”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让百姓有安定的生产环境,反对严刑酷法繁役,在不把奴隶当作人看的奴隶社会,孔子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在当时社会矛盾不断尖锐的情况下,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提出“仁”
6、的学说,要求统治者推行“仁政”,减轻剥削、压迫,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客观上有利于劳动人民,所以他的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比的正统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被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2、教育领域的贡献 关于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加以归纳补充: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注意“因材施教”,
7、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教育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文化领域的贡献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诗经》的内容,《诗经》的作者是谁?学生应当回答出:孔子。教师提出问题:除了《诗经》之外,孔子还有哪些著作?我们所知道的《论语》一书,又和孔子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并由学生总结出:孔子编订了《春秋》一书,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三、百家
8、争鸣 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评价儒家荀子庄子兵家孙膑教学小结:本节课的文化主要是先秦时期思想上的动荡,“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化的大发展,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思想大碰撞,反应了这个时代思想动荡、政治不稳定的现状,也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必要阶段!教学反思:诸子百家中,谁的观点在当时是最适合的,对后来的封建统治最有用?国君最喜欢那种学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