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doc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doc

ID:50303914

大小:9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7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doc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doc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doc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doc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一只贝》∣语文S版第3课《一只贝》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一只贝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了解这只贝的经历,理解他的可怜和可敬。3.让学生懂得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重点以阅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让学生懂得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唱一首歌《小贝壳》(播放视频)2.你们去海边捡过贝壳吗?贝壳漂亮吗?这节课我们也学习关于贝壳的

2、一篇文章,就是贾平凹的《一只贝》。3.板书课题《一只贝》。4.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贾平凹。贾平凹,当代作家,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有:《月迹》《爱的踪迹》《浮躁》《高老庄》等。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作者,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或成字部件)加偏旁识字:扌+龙——拢、虫+工——虹、氵+票——漂、禾+希——稀、宀+女+木——案、口+戊+一——咸、艹+冖+木——荣、冖+八+干——罕。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咸”半包围结构,注意整个

3、字的笔顺。“荣”上中下结构,上面是“艹”中间是“冖”下面是“木”。“罕”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下面是“干”。(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xiánlǒnɡhónɡpiàozhǎnɡ咸淡围拢长虹漂亮涨水ànyàoxīhɑnzé图案荣耀稀罕光泽识记生字。男女生比读,同桌互读。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可以减轻学生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识记新的生字。通过课件,检查生字的读音。(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描绘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色彩斑斓的贝壳,但他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

4、事。二、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2):写漂亮贝壳的来历。第二部分(3-10):写一只丑陋的贝的不寻常的经历。2.第一部分(1)品读第1-2自然段,这只贝和其它的贝一样吗?它们是什么样子?一样,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2)这些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当涨潮的时候,它们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被送到海岸边,当海水哗哗地落潮以后,被永远地留在了沙滩上,再也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只剩下两片硬硬的壳。学生查阅字典,独立解决。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段落。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整体感知

5、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从而掌握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了解贝壳的样子。了解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3)人们怎样对待漂亮的贝壳?人们把漂亮的贝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子上。(4)人们是怎样夸赞孩子和贝壳的?人们都说: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5)读的时候把重音放在哪?这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请你认真读一读这句话。3.第二部分(1)品读第3-10自然段,只贝壳为什么没有人捡呢?(2)它为什么不漂亮?因为有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粒十分坚硬的沙子,又带着棱角,这只贝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只好受着

6、内在的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但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说不出来。不漂亮。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贝壳的漂亮。引导学生理解贝壳孕育珍珠的过程。(3)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只贝的可怜?这只贝太可怜了。只好、折磨、无论如何、越来越、默默、忍受。(4)为什么说“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因为它本来是美丽的,是被孩子们所喜爱的,现在却因为一粒沙子变成了这个样子。(5)潮涨潮落,这只贝发生了什么变化?(6)珍珠是怎么被发现的?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7)“这是珍珠!嘿

7、,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文中连续用两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8)现在的贝是一只怎样的贝?(9)“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因为它没有留给人们漂亮的贝壳,却为人们奉献出一颗宝贵的珍珠。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壳已经破烂,很不完整了。让学生感受此时贝的可怜。理解连用两个感叹号的作用。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10)啊,那贝壳呢?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作者这样结尾什么作用?当人们看到大珍珠后,才想起奉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