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74275
大小:4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7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雒丽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雒丽华雒丽华(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1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疗法、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给予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及合并感染者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是服用尿毒清冲剂,疗程为2~3个月。着重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2、。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上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运用。【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方法;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22-02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100例患有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年龄为43.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当前早中期慢性肾功
3、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就患者患病类型來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5例、糖尿病肾病30例,尿酸性肾病5例,其他类型合计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上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后期两组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疗法、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给予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及合并感染者抗牛素治疗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是服用尿毒清冲剂,疗程为2~3个月。1.3观察指标着重观察两组患
4、者在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具体而言,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⑶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恶心呕吐、夜尿清长、气短懒言等等。另外,还需要定期检测患者血、尿、大便、肝功能基木情况,同时给予详细记录。1.4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层次⑷。其中,显效的判定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者是消失,相关体征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有效的判定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者是消失,相关体征指标趋于正常值,但还是存在一定波动性;无效的判定标准为不符合显效及有效条件的。1.5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后期临床观察数据的处
5、理上,主要采用的是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5]。同时运用t统计量、卡方分布及F统计量进行一系列的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6]。用P<0.05来判定两组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二、结果通过一段时间临床观察和对数据的处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上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另外,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等明显的副作用。观察组患者在服药尿毒清冲剂后没有出现胃部不适应、恶心呕吐、腹泻等等消化道并发症状,也没有出现发热、
6、皮疹等过敏性反应。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后SCR,BUN及HB的变化情况如下表1所示。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后SCR、BUN及HB的变化情况三、讨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针对其进行早预防、早治疗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可以最大程度上延迟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进展。为此,需要强化这方面的工作,提高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保证患者的牛活质量。参考文献:[1]黄远航,王海涛,朱起之,童俊容,张虹.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初步报告[J].广东医学,2006,03:4
7、26-428.[2]出金悦,檀金川.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09:1136.[3]杜庆牛,李勇飞•肾衰灌肠液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57-358.[4]蔡绪明,张兵华.尿毒清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12:1588-1590.[5]林宏初,吴恒莲,阮雪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J].广东医学,2000,07:613-614.[6]翟建梅,甘耀.尿毒清联合序贯结
8、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9,30:77-7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