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寸口脉尺寸定位.pdf

论寸口脉尺寸定位.pdf

ID:50254833

大小:575.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4

论寸口脉尺寸定位.pdf_第1页
论寸口脉尺寸定位.pdf_第2页
论寸口脉尺寸定位.pdf_第3页
论寸口脉尺寸定位.pdf_第4页
论寸口脉尺寸定位.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寸口脉尺寸定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关”紧要还是玄“关”妙理——论寸口脉尺寸定位(作者:灵兰)寸口脉诊因其历史悠久和地位重要被称为中医四诊之一,对其许多古籍经典常有提及,但论及寸口定位或一笔带过、或述之不详。直至西晋∙王叔和著《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提出“从鱼际至高骨(其骨自高),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才算对寸口脉的尺寸有了较具体的描述,但细究却会发现他对寸关尺的定义略显牵强。尺之名得于尺泽,尺泽之“尺”又从何而来?寸后尺前曰关,“关”究竟是尺寸间概念上的分界线还是

2、占据“三阴三阳”的一段长度空间呢?(即寸内取三分,尺内取三分合而为关,关六分,寸六分,尺七分。),这些均让人费解。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梳理经典,以求还原寸口脉尺寸之本义。现存关于寸口脉尺寸的论述最早见于《难经∙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这段文字明确告诉我们寸口脉的尺寸长度为一寸九分,其中尺为一寸,寸为九分,尺寸是前后相连的,两者之间的分界处叫关,关没有长度,不占有任何长度

3、空间;此外,尺寸为阴阳分治,关非阴阳合治,《脉经》述关的三阴三阳与此点明显不符;据此基本可以确定关只是用于区分尺与寸的概念意义上的分界线。那文中的关又在哪里呢?让我们继续寻找答案。“关”的本义是指门上的横木(即门闩),进而引申为边界上的要塞隘口(关隘),在人体可对应于重要的孔窍或肢体(比如:肾者,胃之关。),我对此处的理解是关节的“关”,因其在手腕部,所以即是手与小臂相连接的部位。联系经文“从关至尺是尺内”,这让我联想到了尺骨。查阅相关资料会发现,“尺”是一个指事字。从金文字形看,由身体、上臂和小臂组成,上臂和小臂曲折进行区别,黑点指事小臂;从篆

4、文字形看,从“尸”表示人之器官或人之活动,从一捺表示手之下臂,故本义就是小臂。在周代的长度制度中,尺与寸、咫、寻、常、仞等各长度单位,都以人体器官为依据,古人在没有测量工具时用小臂长度来定义一尺,甚至直接用小臂中长的骨来做尺子,那根长骨现在叫“尺骨”。既然能基本确定“尺”与尺骨有关,假设古人用尺骨的长度做尺子来区分小臂,(如图)将尺骨在整条小臂横向平移,我们会发现此平移线恰与桡骨高骨端相交,其所对应的位置与《脉经》所述相吻合。但若认为高骨即是关,此与关只是概念上的分界线而没有长度空间的认识仍不相符;能确定的只有尺内是小臂,尺外是手,手与小臂在尺骨

5、与桡骨高骨端相连接的部位是手腕,而关就在腕上,且是腕上的最精准定位。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段《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关于列缺穴定位的描述“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取之去腕半寸……。”,说此穴在距腕上半寸的地方。有趣的是,在《脉经》、《针灸甲乙经》和《针灸大全》上均说列缺穴去腕一寸半,到底谁对谁错呢?于是有人说《黄帝内经》的文字排版错了,“寸半”误作“半寸”。我却不以为然,为什么古籍每每出错都是在关键之处。如果《黄帝内经》没错,用腕定位穴位说明它本身就是个能容易确定准确位置的坐标,此处的腕是指腕部最精确

6、的位置——“关”。前人研究古人《黄帝内经》时,将文中的腕理解为腕横纹,由于列缺穴有非常明显的定位指征——桡骨茎突上方凹陷,所以前人马上发现了此穴的位置若以腕横纹来测量存在尺寸错误,所以在以后的文献中将其修改;而腕横纹就在鱼际下,《难经》云“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即大致从腕横纹至关是一寸,加上关至列缺是半寸,所以从腕横纹至列缺穴是一寸半。现在让我们先找到此穴,然后反向向腕去半寸,此处不就是关吗?(*如果真是前人误读,那以腕为定位依据的阳池、支沟、通里、内关、支正、偏历和外关等穴,《黄帝内经》与后世书籍所述基本相同,是否存在定穴错误呢?这个问题不是本

7、篇讨论的内容,留给精通穴位和有兴趣的朋友们研究吧。)为此,我们对桡骨高骨端展开了研究,发现在桡骨高骨端距列缺穴半寸处存在一条细微的纹路,它是桡骨茎突骨化融合后留下的产物。我们查阅了儿童各年龄段的手腕骨化融合情况(如图),发现融合前的尺骨与桡骨的腕部顶端几乎是8~19岁儿童腕关节齐高的,而随着骨化融合的推进,桡骨茎突最终稍微高出了尺骨,但在骨化融合后,桡骨茎突融合处还是留下了证明它们曾经彼此独立的细纹。这可以从一张桡骨茎突的图片中很明显地观察到。单凭列缺穴这一点就将此细纹处确定为“关”,显然理由还不充分。此刻,我们又发现了一条线索。《黄帝内经∙灵枢

8、∙骨度》曰“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按同身寸法测量,在手背从中指近节指骨与掌骨连接处往下三寸,正是腕横纹,再往下一寸,即是本文所说的“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