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71105
大小:2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寸口脉诊法的科学依据与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寸口脉诊法的科学依据与应用体会脉诊自古以其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带给世人对中医以无限遐想与几多迷惑。这种“司外揣内”以断知疾病的神奇方法,成为中医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内经》则视脉诊为中医诊断首要法宝。如《素问·五脏生成论》曰:“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素问·移精变气论》言:“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寸口脉诊法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脉诊方法,《素问·经脉别论》即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之说,《难经》开篇便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可见,研究寸口脉诊法是研究中医诊断第一要务。但近年随着现代化诊断设备的不断出现,脉
2、诊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处于淡化和消沉地位,临床真正意义上通过把脉来诊断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少,这不能不引起诸位中医同道的重视与反思。 1寸口脉诊法的中西医科学依据 1.1中医科学依据 有学者提出[1],中医科学是通过“司外揣内”研究人体“现象-状态”层面的生命规律,这种规律能够反映生命现象与生命状态的关系,具有可重复性,医者通过脉诊等外在现象的体察,能够抓住生命状态和疾病的本质。 1.1.1寸口可反映全身之阴阳虚实 关于寸口反映虚实的说法,早在《内经》就已论述得十分清楚:如《灵枢·小针解》说:“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
3、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再如《灵枢·经脉》言:“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气口者,寸口脉也。《难经》则提出了“脉有阴阳之法”,其载:“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即是通过寸口脉诊法与明堂望诊,了知全身之阴阳,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在中医诊断里明辨阴阳的重要价值及方法。 1.1.2寸口是全身脉气所会聚之处 《灵枢·五阅五使》大括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可见,诊脉必先明察气口。为何作为“手太阴之本”的气口(寸口
4、)可全面反映脉之情况?《难经》对此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吸脉行三寸……脉行五十度,周于身……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索问·经脉别论》在此前还有另一论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也就是说,还可通过寸口以诊察脾胃所化生营卫之气,进而知十二经脉之脉气。类似的说法还有《灵枢·营气》“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故气从太阴出……复出太阴”等。那么,在八会穴中,脉会为肺之原“太
5、渊”,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其意义与内涵了。 1.2现代医学依据 我们知道,动脉血管的搏动情况(包括血流速度、节律、紧张度、强弱、波形、振动觉等)不仅仅反映心脏功能,还与全身病理变化、体质、情绪等相关。现代医学的临床报道中就有过对动脉搏动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说,任何疾病只要影响到循环系统,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动脉搏动产生影响。而显露的桡动脉一部分(即寸口),由于其明晰易辨,其可探知动脉搏动情况;同时也成为西医大夫诊查脉搏或心率的主要部位。另外,全息生物医学认为,人体“相对独立的部分”也即全息胚,包含着人体
6、全身所有的信息,与整个机体是信息全等的[2]。寸口脉几乎每个人都会凸显于腕,可以看作是人体相对独立的部分,那么如此以来,通过寸口脉诊法即可察知人体上下的全身状态。实际临床的寸口脉诊,若结合人体全息律,对疾病则可实现相对准确的定位。当然这些依据还不能完全诠释寸口脉法的诊断规律与内涵,还需要将来的进一步研究。 2寸口脉诊3的个人临床应用体会 近几年以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一直运用传统中医思维诊治疾病,体会颇多。尤感脉诊法实在博大精深,神奇可靠。大的方面来说,就患者全身阴阳变化、神气状态,通过寸口脉诊,笔者大体能了然于胸;小的方面而言,患者病在
7、何位,病势如何,笔者亦是深有感触。下面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2.1整体感知 当三指触脉后,医者需立即进入一个“虚静”状态,指力宜虚不宜实,心气宜静不宜躁。以医者之定促患者之静,以医者之心察患者之气,通过辨查其寸口,大略领悟其神气。禅医称之为“心识”,或“慧然独悟”;传统中医叫“以神驭神,以气辨气”;通俗而言,即是侧重体会寸口脉之振动觉、搏动觉对医者手指的刺激而引起医者身体的反映或心灵的直觉感知。试举两例,笔者曾于2008年3月给一30余岁妇女(北京桐城嘉铭小区)把脉,触脉静定后,以气感气,熟料自己不禁眼泪哗哗直流,遂问曰:“你最近是不
8、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特别想哭啊?你看,气都传到我身上了。”其先惊,后曰然。遂开养心疏肝之方治之。服后效佳。2006年10月笔者于山东中医院针灸门诊为一50岁左右中年妇女把脉,触脉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