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89782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4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整理版《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王母渡中心小学谢述琴【教材分析】首先我简单分析一下教材。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诵读宋词经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所选的都是宋词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写于1082年,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文中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
2、老、壮志难酬的感叹。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中的经典。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学情分析】学习参考资料word整理版高二学生的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所以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
3、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轼和豪放词的艺术特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讲授法,不断启发学生从而把握全词意境;通过学习,认识豪放派的艺术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豪放派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教法学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
4、教法和学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诵读感悟法学习参考资料word整理版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的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5、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学过不少苏轼的诗歌,你还记得哪些?读他的诗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篇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设计意图:我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以前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苏轼诗词的特点,从而为下面品读语言做铺垫。)二、读景(一)、泛读,了解背景学习参考资料word整理版学生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设计意图: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情与景时代较久远,如果对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够清楚,就很难体会诗中
6、所蕴含的情感。)(二)、朗读,感受意象播放名家朗诵,想象滚滚长江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正音,集体朗读。(设计意图:诗词贵在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想象画面,描述意境采用闭目想象描绘法,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之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三、品景1、在分析景物描写时,设问: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及写景的目的(咏史)。2、三
7、国英雄何其之多,为何作者单单选择周瑜呢?(因为只有周瑜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学习参考资料word整理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著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周瑜的性格特征(风流儒雅,少年得志)来对比自己的壮志未酬,从而体会作者用典的自然贴切。)3、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
8、怎样的人生感慨?“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