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67520
大小:30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09
《大学语文 3 齐桓晋文之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弟子。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之道”。孟子生平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昔孟母,择邻处”周游列国,游说“仁政”和“王道”思想。孔孟之道孔子(Confucius):至圣先师孟子(Mencius):亚圣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虐民,反对掠夺战争,重视后天的教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2、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孟子的思想性善论:仁义礼智根于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仁政、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教育主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宗周思想:道统孟子的散文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他能运用多种多样具有独特风格的比喻,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文章中有大量整齐对称的排比句,富于感情色彩,使说理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孟子》儒家的经典之一。共七篇,每篇各分上下,共3万多字。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由孟子与他的学生万章、公孙丑编撰而成。《孟子》的篇目为:《梁惠王》、《公
3、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背景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和齐宣王的谈话主要内容是关于实行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的仁政思想。作品概述本篇记叙的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时和齐宣王的一次关于“王道”问题的谈话,是一次非常成功和精彩的游说。在孟子的层层诱导之下,齐宣王恭听了孟子“保民而王”的“仁
4、政”学说。作品中完整地表达了孟子的王道思想,而孟子在游说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妙的论辩艺术更使本文成为游说的名篇。转移话题,把话题纳入自己的轨道,明确王道的主题提出“保民而王”的观点,并肯定齐宣王具备的条件:不忍之心。宕开一笔,得出齐宣王“能而不为”的结论,并证明其谬,断其退路。重拾话题,正面主张“推恩”思想:推不忍禽兽之心于百姓。剖析齐宣王能行王道而不为的真实目的及灾难性后果明确阐述施仁政的具体措施“制民之产,礼义教化”行文结构具备“不忍之心”(基础)↓保民而王推恩:发政施仁(途径)(中心论点)↓制民之产,
5、礼义教化(措施)1、谈话以“霸道”为开端。“臣未之闻也”——“王道”2、明确“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心理战术:“以羊易牛”3、推恩牛羊——百姓文章结构4、不为与不能不能——携泰山以超北海不为——为长者折枝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5、王之大欲所为:王道不行所欲:莅中国而抚四夷后必有灾邹人与楚人战小不可以敌大强者众多发政施仁孰能御之缘木求鱼6、仁政的措施士:无恒产而有恒心民:无恒产无恒心放辟邪侈明君:制民之产驱而之善不王者未之有也关于“王道”与“霸道”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各国互相
6、攻伐,强者称霸。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这种现实由不得君主们去讲究理想的治国方法,他们倾心于武力争霸。而孟子的学说自然就因其不合时宜而不被采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