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doc

浅谈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doc

ID:50165900

大小: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4

浅谈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1页
浅谈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2页
浅谈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3页
浅谈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4页
浅谈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王茂芝, 郭 科, 徐文皙, 周 游(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 要]针对数学建模中模型建立与求解以及模型的评价与推广这两个环节,提出了“旁观者”与“当局者”这两个角色,并指出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应该具备“从旁观者到当局者”以及“从当局者再回到旁观者”的双向角色转换能力.同时,还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的共性进行了分析,并联系数学建模的两个环节,指出了优秀论文和数学建模过程中两个环节这两者与角色转换的紧密关系.最后,对如何培训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建模参与者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建议.[关键词]数学建模;角色转换;培训;工科数学;

2、数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21454(2009)01201262041 引  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1994年第一届全国组委会成立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竞赛规模也从1994年21个省(市、自治区)196所院校的870队参赛发展到200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879所院校、9909个队(其中甲组7618队、乙组2291队)、近3万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赛[1].如今,该赛事已成为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那么,数学建模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其发展如此迅速呢?可以肯定的是,通过数学建模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3、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培养了大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优秀学生;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促进了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等等.由此可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优点和益处是不言而喻的,文献[2-5]对此都有一定程度的阐述,本文不打算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所探讨的是:如何从一个数学建模爱好者经过培训之后转变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建模参与者?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实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跨越:①是如何从爱好者转变成为参与者;②是如何在知识和能力上转变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建模参与者;③是如何在认识的

4、高度完成一个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其中第③点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优秀和成功的含义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只要提交了论文,就是成功(参赛);而优秀不仅指成功参赛,更重要的是参赛所提交的论文是优秀的.下面先对成功参赛的优秀论文所具有的共性进行分析,再论述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的角色转换过程.2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共性分析众所周知,数学建模竞赛最终提交的是论文.在此,我们认为: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所提交的论文也是优秀的(所以,本文在某种程度上不严格地把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与优秀论文等同).那么,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所提交的论文应该具有什么特征呢?优秀

5、论文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内容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分析.首先,在外在形式上,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在论文布局方面体现出如下五个特点:结构合理、逻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表述准确.我们认为:这几个特征全面反映了数学建模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以及水平,而不仅仅是一个写作能力的反映.与此对应,成功而非优秀参赛者在上述几方面的表现是不尽如人意的.其次,在内在内容上,数学建模优秀论文除了具有诸如问题重述、问题分析、符号说明、模型建立与求解、模型评价与推广等共同模块之外.优秀论文在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以及论述过程中,在如下两个方面更显特色:一是在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模块中,建模过程的层进性体现得

6、比较明显;二是在模型的评价与推广模块中,对模型的各种分析进行得非常充分和完善,这些分析包括:参数灵敏度分析、算法性能分析、误差分析、模型检验,等等.同样,成功而非优秀参赛者在建模过程中模型往往比较单一、过于简单和片面,很难寻找到层进模型的深入点以及改进方向;而在模型的后期处理过程中(模型的评价与推广)往往不知如何下手,通常是留下一片空白.这种差距与对比是非常明显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作为一个数学建模参与者,怎么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上述要求而成为一个优秀的参与者呢?如果不能达到上述标准,从认识的角度,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这种差距和缺陷呢?同时,我们该如何缩短这种差距?如何应对呢

7、?下面联系数学建模的过程,从数学建模的角色转换与创新意识培养来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3 数学建模中的角色转换与创新意识培养我们认为,数学建模主要包含如下两个环节:一是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二是模型的评价与推广(含模型的改进)过程.从参与者的角色转换角度来看,第一个环节是完成一个“从旁观者到当局者”的角色转换过程,而第二个环节则是实现“从当局者再回到旁观者”的角色转换.下面分别对这两个角色转换过程进行论述.对于数学建模的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