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65830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只着一字,尽得风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电子教案课题只着一字,尽得风流(第三次磨课)——以“诗眼”解诗《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读懂诗意,并背诵全诗。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抓住诗眼。3、围绕诗眼,赏析诗句,感悟诗情。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尝试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围绕诗眼赏析、体悟诗情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 我们在七年级学了贾平凹先生的一篇课文——《风雨》,读了之后只觉狂风肆虐,大雨滂沱,但课文中却全然不见“风雨”二字,我们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去评价这种高超的写作技巧,老师将这八个字稍稍改动,(齐读)那么这节课,和大家来
2、探讨一种诗歌解读的方法——以“诗眼”解诗。二、协同探索。 1、请1、3、5、7组的同学大声朗读《渡荆门送别》请2、4、6、8组的同学大声朗读《登岳阳楼》学法指导:(1)边听边圈划出需要注意的字音和节奏。(2)听完后与同桌交流:纠正或朗诵巩固,准备展示朗诵。(3)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翻译全诗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2、《渡荆门送
3、别》翻译(细分成八小句)(1)看译文,背译文(2)看原文,说译文3、《登岳阳楼》翻译(1)呈现全诗的译文,内含五处错误(2)请学生仔细阅读,对照诗歌原文及课下注释,分别请五位同学指出错误。(3)可给一两分钟时间给学生再次阅读译文巩固诗意4、引入“诗眼”的概念(1)“诗眼”即传达诗人内心感受而精心选择、锤炼的字词。(2)举例说明,温故知新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怀”)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胜”)5、读资料,寻诗眼《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人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自小在四川生活,读
4、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怜”)《登岳阳楼》: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悲”)三、练习反馈1、将“仍怜”改为“最爱”好吗?为什么?外面的风景甚好:平原广阔、山水灵动月影澄澈、云彩绮丽看过万千风景比不上故乡的美丽2、作者的“无限悲”通过哪些意象体现?意象:洞庭、江水、帘旌、夕阳、吴蜀横分地、湖山、白头、风霜、老木沧波“一切景
5、语皆情语”四、小结提升齐读:课本P206本课所选四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中去吧!1、《渡荆门送别》中,作者只着一“怜”字,通过描绘山川、平野、月影、云霞等景色,反衬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2、《登岳阳楼》中,作者只着一“悲”字,精选夕阳、白头、老木等意象,把诗人的家愁国恨抒发得淋漓尽致。教学后记1、抓住“诗眼”二字,设计了会诗意—寻诗眼—悟诗情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读与译的过程中感悟诗情。2、知人论世的背景资料少了,学生很难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3、一节课两首诗容量过大,导致两首诗的解读不够细,不
6、够透。4、活动丰富,但是重点是“抓诗眼”,相反在时间设置上最少,重点不够突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