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

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

ID:501340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8-21

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_第1页
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_第2页
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_第3页
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_第4页
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农田水利中国治水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至今经久不衰,为民造福,但新中国成立以前,水利基础设施廖廖可数。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历经了开国治水和改革兴水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水利事业成就辉煌,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进入90年代,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三大灾害中干旱缺水与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进入21世纪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但由于中国特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洪涝灾害的长期性,因此,防洪减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灾害损失来看,90年代我国这三

2、大灾害合计年均经济损失近1000亿美元,占全国年GDP的15%左右。但干旱缺水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巳占三大灾害损失的70%以上,这就表明,水利的三大灾害的主要矛盾己转移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方面。从新中国50多年水利建设发展的历程来看,20世纪下半叶,水利建设的重点是以工程数量为主体的工程型水利这是必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21世纪水利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水利事业如何制定发展战略,确定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和重点领域是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再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农田水利中国治水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至今经久不衰,为民造福,但新中国成立以前,水利基础

3、设施廖廖可数。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历经了开国治水和改革兴水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水利事业成就辉煌,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进入90年代,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三大灾害中干旱缺水与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进入21世纪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但由于中国特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洪涝灾害的长期性,因此,防洪减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灾害损失来看,90年代我国这三大灾害合计年均经济损失近1000亿美元,占全国年GDP的15%左右。但干旱缺水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巳占三大灾害损失的7

4、0%以上,这就表明,水利的三大灾害的主要矛盾己转移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方面。从新中国50多年水利建设发展的历程来看,20世纪下半叶,水利建设的重点是以工程数量为主体的工程型水利这是必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21世纪水利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水利事业如何制定发展战略,确定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和重点领域是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国际上从19世纪到21世纪,总结了三句话,19世纪矛盾的焦点是煤,20世纪矛盾的焦点是石油,21世纪矛盾的焦点是水,认为争夺水资源可能成为战争的爆发点。因此,从主要矛盾的转移就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水利战略重点将会逐步转移,21世纪被称之为水的世纪,

5、因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不足己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这是形势和客观的需要。从20世纪发达国家水利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60年代以前,治水思路是“人与水抗争”,以防洪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水利工程建设以河道整治、高坝建设为象征。60年代,水利政策开始调整,主要表现在加强水资源管理、节水、和法规建设。70年代,开始加强对水污染的控制。加强污水处理,下水道普及,修改水质标准。80年代,通过加强管理体制,强调对已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水质、水量、水环境、景观建设等。90年代,治水思路转向“人与水共处”、“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可

6、持续发展战略”等思想深入水的各个领域。反映在防洪的非工程措施、节水、确保环境用水、生态保护等方面。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从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30年治水,20年兴水,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前30年前可能相当于国外70年代以前的发展阶段,近20年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开始接近于国外80年代和90年为的发展阶段。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前30年水利建设通过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和水资源开发,主要还是以工程型水利、为农业服务为主体的时代,后20年的水利建设在加强水安全的同时,逐步开始转入强调水管理、节水、水质、水环境、法规等领域,水利从农业的命脉转变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全方位为国民经济服务,

7、这是水利发展阶段的历史性的根本性变化。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投资体制的弊端,有项目就有投资,争项目争投资就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上曾导致了“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轻实效”成为众所周知的老“三重三轻”问题;就水资源开发利用而言,后来又带来了“重开发轻配置、重开源轻节流、重利用轻保护”的新“三重三轻”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工程型水利为主体的时代,修建了数以万计划水利基础设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