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14988
大小:733.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3-05
《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一、生药的采收(一)采收期的确定▲▲(二)一般采收原则▲▲▲(三)采收方法(四)采收中注意事项第四节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2(一)确定适宜采收期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产量的关系也因植物基源而异,1.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x有效成分百分含量,总量最大值时,即为适宜采收期。31.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研究三七、芍药、人参:不少于3-5年;黄连根:5年2.
2、生育期对植物有效成分的积累影响薄荷:花蕾期:叶片含油高花盛期:原油4生药的合理采收,与要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分、采收季节密切相关。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在其体内的积累尚与个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生长环境密切相关5(二)一般采收原则1.根和根茎类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2.叶类和全草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3.树皮和根皮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剥离。根皮类多在秋季采收。4.花类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5.果实和种子应在已成熟和将成熟时采收;少
3、数用未成熟的果实,如枳实等。6一般潜藏在地下的小动物,宜在夏秋季捕捉,如蚯蚓、蟋蟀等;大动物虽然四季皆可捕捉,但一般宜在秋冬季猎取,不过鹿茸必须在雄鹿幼角末角化时采取。6.动物类(二)一般采收原则77.矿物药大多结合开矿采掘获得。有些矿物药系经人工冶炼或升华等方法制得。四季可采。(二)一般采收原则8(三)采收方法采挖收割采摘击落剥皮9(四)采收中注意事项在生药采收中要注意保护野生药源,计划采药,合理采挖同一植物体有多个部分入药时要兼顾各自的适宜采收期为了更好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确定生药采收适宜期时应适当兼顾
4、其繁殖器官的成熟期,以确保种群的繁殖生长10二、生药的产地加工(一)产地加工的意义产地加工(初加工):凡是产地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如清选、休整、干燥等。产地加工是将药用植物经过干燥等措施,使之成为“药材”意义:①去除非药用部位、杂质②保持活性成分、保证药效③消除或降低刺激性或副作用④利于运输、贮藏、保管。11(二)产地加工的方法捡、洗、漂——喷淋、刷洗、淘洗去壳、切片蒸、煮、烫发汗(例如厚朴)揉、搓干燥12三贮藏与保管生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环境的影响,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和泛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和失去
5、疗效。(一)药材的防霉药材的防霉措施,主要是控制库房的湿度在65%~70%为宜。药材含水量不能超过其本身的安全水分。一般而论,含水量应保持在15%以下。13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前者如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当归和肉桂(含挥发油);后者如天门冬、孩儿参和枸杞等(含糖质),药材“泛油”,除油质成分损失外,常与药材的变质现象相联系14(二)药材的防虫药材因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即成为害虫的良好滋生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药材含水量均能
6、促进害虫的繁殖。(三)药材的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1.变色:防止药材变色,常须干燥、避光、冷藏。2.泛油:防止“泛油”的主要方法是冷藏和避光保存。15第五节中药的炮制P136产地加工是将鲜品通过干燥后成为生药,炮制是将生药进行净制、切制、炮制后成为饮片。一、炮制的目的: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转变或缓和药性、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势、矫味矫臭利于服用、利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煎出、炮制有利于药材的贮藏,保存药效16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有些药物的毒性很大,不炮制使用则有很大的毒副作用
7、,临床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川乌:传统认为它“大辛,大热”,为“大毒”之品,必须经炮制后才能使用,常用的炮制方法为浸漂蒸煮等,从而降低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浸或漂,反复更换新水,是生物碱随水流失,从而解毒;蒸煮乌头,目的使乌头碱在此条件下发生水解,由毒性大的乌头碱,经水解后形成没有酯键的乌头原碱,从而降低其毒性。乌头炮制不当,在临床中有发生中毒死亡的报道。17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五味的“味”就是指药物的味道。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
8、同的味道。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其味不显著,称为淡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18转变或缓和药性炮制可以转变药物的“四气五味”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液,过咸助生痰湿。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用止血。地黄生品甘寒,滋阴凉血;熟地黄性甘温,滋阴补血。甘草生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