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医学:伤寒.ppt

感染医学:伤寒.ppt

ID:49952216

大小:1.07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3-05

感染医学:伤寒.ppt_第1页
感染医学:伤寒.ppt_第2页
感染医学:伤寒.ppt_第3页
感染医学:伤寒.ppt_第4页
感染医学:伤寒.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染医学:伤寒.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FeverandParatyphoidFever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感染科:陈小松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Thomas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typhoidfever,并将其从typhus中分离出来。命名西医:typhoidfevertyphus中医:伤寒意指为寒所伤,包括有畏寒发热症状的疾病。1873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

2、染性,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病原学 (Etiology)1877年KarlJosephEberth和RobertKoc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短小、有鞭毛、能运动杆菌,1884年GeorgT.A.Gaffky年进一步证实是伤寒的致病菌。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及兽医DanielE.Salmond.在美国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杆菌 1913学术界规定将所有可运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构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命名为沙门菌。形态学morphologiccharacteristics伤

3、寒杆菌电镜照片生存能力: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流行病学Epidemioligy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typhoidmarry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暴发流行往往是水源受污染的结果。3.易感人群: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老年人少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2%的病人可再次得病。4.流行特征临床表现clinical

4、manifestations初期:缓慢起病,体温阶梯上升,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5-7天体温达到39-40度。极期:2、3病周出现典型伤寒临床表现。1.持续高热;2.相对缓脉;3.表情淡漠、反应迟钝4.玫瑰疹5.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少于5000/dl,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实验室检查缓解期:第四病周,体温呈弛张热,逐渐下降,病情开始好转,患者消瘦虚弱,同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恢复期:4、5病周,细菌被消灭,症状逐渐消失,组织逐步修复。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不典型伤寒:1.轻型2.顿挫型3.迁延型4.

5、逍遥型5.爆发型儿童伤寒特点:常发生轻型和顿挫型,呕吐腹泻多见,肝脾肿大突出,并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较多。老年人伤寒特点:体温多不高,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系心血管系统中毒症状重,易并发支气管炎和心功能不全,恢复慢,病死率高。再燃和复发并发症complication1.肠出血;2.肠穿孔;3.溶血尿毒综合症。诊断Diagnosis一、临床诊断:以下情况可考虑伤寒:1.持续发热5天以上、体温阶梯上升呈稽留热、相对缓脉、伤寒面容(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2.持续发热5天以上,白细胞减少

6、并有嗜酸细胞减少甚至消失的病人。二、实验诊断1.细菌培养血、粪、尿、骨髓培养。2.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1):肥达反应阴性不能排除伤寒2):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增4倍,可确诊。3):单份血清抗体效价O≥1:80,H、A、B、C≥:160,有诊断价值。菌体抗原凝集试验鞭毛抗原凝集试验鉴别诊断:病毒感染败血症粟粒性肺结核恶性疟恶性组织细胞病传播媒介:虱子 病原体:普鲁娃立克次体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5-6日鲜红色淤点样 皮疹,可遍布全身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 外斐氏反应斑疹伤寒Typh

7、us治疗Treatment一、一般治疗及护理卧床休息,注意卫生,保持大便通畅,胃肠道隔离。注意要点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便秘者禁用泻药,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腹胀者忌用新思地明。二、抗菌治疗1.氟喹诺酮类药物,首选,2.氯霉素3.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4.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5.头孢菌素。三、主要并发症的治疗1.肠出血2.肠穿孔3.溶血尿毒综合症,按急性溶血和急性肾衰处理。预防prevention一、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至粪便培养2次阴性,接触者医学观察2周,如有发热立即隔离。带菌者

8、检出:饮食行业血清Vi抗体超过1:20即可拟诊,大小便培养阳性可确诊。带菌者治疗:疗程为四周,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应作胆囊切除术。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