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件.ppt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件.ppt

ID:49943544

大小:803.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04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1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2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4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年级:九年级版本:苏教版课题名称:《桃花源记》执教教师:李瑞芳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单位:安阳县韩陵镇初级中学桃花源记陶渊明安阳县韩陵镇初级中学李瑞芳学习目标1、流利而富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区分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词语。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脉络。4、理解作者描述的社会理想及寄托的思想感情。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以《归园田

2、居》、《饮酒》、《桃花源诗》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背景资料:《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桃花源记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

4、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古义,今义,古义,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专指男子的配偶。今义,古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交通:妻子:绝境:无论:为交错相通;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毫无出路的境地。古义,今义,二、疏通文意:1、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①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②屋舍俨然(房屋,名词)①处处志之(作标记,动词)②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①寻向所志(寻找,动词)②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副词)三、感知探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病终。分析

5、课文层次,理清脉络,寻找线索感知探究1.发现桃花源景色忽逢……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进入桃花源自然景色土地平旷…鸡犬相闻3.做客桃花源精神风貌其中往来……并怡然自乐社会风尚便要还家…皆出酒食4.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5.再寻桃花源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奇丽环境优美,自然和谐安宁和乐热情好客,真诚淳朴四、品读课文主题探究1、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3、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

6、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3、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不得埋下伏笔。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4、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

7、“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主题1、对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社会现实的不满。2、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五、拓展探究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内容,结合本文,对比两个社会的社会现状?反映人民愿望子虚乌有作者暗示寄托理想东晋政治腐败连年混战赋税繁重人民痛苦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生态和谐当今六、写法借

8、鉴虚实结合:真实的人物(刘子骥)虚构的故事准确的朝代、年代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点使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奇趣无穷。七、形成性练习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