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doc

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doc

ID:49913773

大小:37.5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5

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doc_第1页
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doc_第2页
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doc_第3页
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doc_第4页
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新材料作文”看高考作文的考查与备考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尹小平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出现了“新材料作文”,这种新的考查形式得到了很多专家和中学老师的肯定,高三的作文备考也围绕着这种考查形式展开。那“新材料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异同呢?  单从给出材料这一条件看,“新材料作文”仍然可以看作是材料作文的一种。从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作文的考查开始,“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一直在发展中。早期的“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内容指向明确,主旨比较单一,题干则明确写作内容和文章体裁。90年代后,“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思辨性强,含有明显不同的观

2、点,题干也逐渐向考生自择角度和自定立意发展。2006年全国卷的“新材料作文”在引用材料和题干设计上又有所发展:材料叙事相对完整,全文没有明晰的主旨和倾向性的观点,材料内容有较大阐释空间;题干则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和“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可见,“新材料作文”在“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的限制下,强调考生写作的自主性,强化作文选材与立意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有助于考生抒写个性化体验和自由充分的表达。正如有些文章评价的,“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过去的材料作文那

3、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因此,有些老师认为它是高考作文将来的考查方向,在备考中全力以赴用它来训练学生的写作。  随着“新材料作文”在高考备考的深入,师生们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材料作文”要求在“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营建考生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写作。但是,它也相应加大了学生审题立意的难度,而且写作的开放性使评价标准不容易掌握。从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老师在采用这种命题形式时,往往对材料不注意提炼,对内容不加以控制,所选的材料或情节繁多,或内

4、容混杂,或含意模糊,从而使可供提炼立意的角度和写作的侧面较多。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和老师对材料“角度或侧面”的理解见仁见智,双方对作文的立意是否符合题意有不同见解。而评价标准的不统一和不稳定,则导致了学生作文分数的波动。分数的波动会使学生对自己审题立意的能力产生怀疑,并打击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老师或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时紧扣住材料内容的主要方面,或训练学生采用“评述材料——引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等写作模式,回避从一个角度或侧面立意,从而达到“符合题意”这一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指导与训练可能恰恰违背了“新材料作

5、文”的初衷。“如何准确审题立意”和“如何掌握作文的评价标准”成了近年来中学在训练“新材料作文”中碰到的主要问题。  那如何看待和处理“新材料作文”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呢?  所谓“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题意作文”“范围作文”等都是侧重考查中提供写作内容的某个条件,是教学和备考中一种方便的称呼。如给出标题的作文题,可统称之“命题作文”或“标题作文”,如1982年作文题要求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提供了材料的作文题可统称为“材料作文”,材料可以是漫画、格言警句、寓言、新闻报道等,如1983年的作文题提

6、供了一幅内容为“挖井”的漫画,要求写一篇议论文;给出了写作话题的作文题,则称之为“话题作文”,如2001年的作文题要求以话题“诚信”进行写作。事实上,不同命题形式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线,一个作文题可以同时包含几种命题形式的因素,如给出一段材料,引出一个话题或标题,从提供材料的角度可称之为“材料作文”;从提供写作话题的角度也可称为“话题作文”,从给出标题的角度则可称之为“命题作文”“标题作文”;从给出写作范围的角度则称之为“范围作文”,如“新材料作文”又被称为“范围作文”和“题意作文”。  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命题形式,作文题都必须包含两项内容

7、,一是写作内容,即写什么;二是作文形式的要求,即文章的体裁、篇幅的长短等。如1988年的作文题:  按下面的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习惯  题目“习惯”指定了写作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明确了文章的形式。事实上,命题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也主要反映这在两大内容中:一是提供写作内容的形式和手段更加丰富,呈现出多样化,如通过材料引出标题、话题,或通过前言、导语对写作内容进行阐释,或是利用材料的含义来营建写作范围;二是逐渐减少了对写作形式的限制,如从过去的指定文章体裁到文体自选。伴随着“话题作文”成长的“三自”要

8、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则反映着这两项内容的变化。近年来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题相互渗透和兼容,命题形式呈现多元、交融的现象。如200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