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爱莲说》.ppt

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爱莲说》.ppt

ID:49876913

大小:4.30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3-03

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爱莲说》.ppt_第1页
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爱莲说》.ppt_第2页
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爱莲说》.ppt_第3页
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爱莲说》.ppt_第4页
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爱莲说》.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爱莲说》.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咏荷名句欣赏莲花上量古汉语常识:爱莲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说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晚号“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

2、(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速度舒缓一些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骈句,散句结合)4、读出感情爱莲说周敦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读准字音fánliánxièmànyūzhuóyí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读准字音yìyīxiǎn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的多

4、只值得文意疏通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从唐朝文意疏通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句一: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我只助词,不译。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沾染(污秽)表转折,却过分艳丽水波洗d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横生藤蔓(名作动)旁生枝茎(名作动)更加重点句二: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重点句二: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5、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靠近玩弄它。耸立的样子竖立表转折,但是亲近而不庄重语气词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导学案P57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感知莲之韵你认为莲花具有哪些高贵品质?导学案P58莲花具有哪些高贵

6、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质朴)(正直)(正直)芳香高洁(清高)莲花的品质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认为的隐居避世品德高尚的人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少听说叹词,表示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当

7、很多了。应当多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导学案P58合作探究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

8、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分别用“菊”和“牡丹”来做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衬托正反莲:君子者2、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练习册P76)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导学案P58喜爱不同的花,表明人们不同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