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859489
大小:68.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3-05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集学校教师2011年上学期云龙示范区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2011年上学期目录备课内容备课节数主备课教师第一单元13唐兆东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标点14黄孟军第三单元、字词14张红星第四单元、句子14邹小兰第五单元、作文16唐灿明成长足迹、阅读15帅向阳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14唐婧测试12自行备课合计112原教案使用后修改意见第一单元教学案单元要点分析: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讲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两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一”和“回顾·拓展一”。本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散文
2、,有记叙文。文章内容朴实、真诚,语句或优美,或简洁,通过平凡的事物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学弈》告戒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两小儿辩日》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圣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境,培养了学生探求真理、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品质;《匆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桃花心木》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自觉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顶碗少年》让我们感悟到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手指》则
3、让我们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教学课时:13课时1、《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
4、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5.指名说全文大意。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
5、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四、流
6、利朗读,积累语言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
7、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5.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