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知识梳理.ppt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ppt

ID:49818710

大小:166.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2-28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ppt_第1页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ppt_第2页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ppt_第3页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ppt_第4页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选读》知识点梳理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主张(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第二课《克己复礼》:孔子的礼治主张(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第五课《仁者爱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仁爱的基本含义)第六课《君子之风》: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八课《周而不比》:孔子的交往观(人际交往观)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2、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师生关系(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第十三课《沂水春风》:礼乐治国(礼乐文化)第十四课《中庸之道》: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第一课为政以德1.“德”与“礼”“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对统治者而言,“德”既要求统治者严格自律,又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

3、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框架下的以民主、法制为前提的治国方略、措施,人民是“以德治国”的主体,

4、根本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德”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所谓君子的“风德”,而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行为操守。2.民生与教化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他先强调“足食”,然后才是“教之”。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正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

5、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何异?4.正己第二课克己复

6、礼1.“礼”的内涵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在他认为,“礼”(制度)的完善是根本,所以他推崇理想中的“周礼”。西周面对当时社会纷争(主要是国君、诸侯的权利争夺),建立以“宗族嫡长继承制”、“等级制”为核心的“周礼”,来巩固社会秩序。而到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这种制度受到冲击,所谓“礼崩乐坏”,所以孔子竭力提倡“克己复礼”。这就要求个人以“礼”为规范,不违规逾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的这一理论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但后世统治者借此强化自己的绝对统治,作为压迫百姓的手段。2.“礼”与“仁”在孔子

7、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3.克己复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

8、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是正名分,定等级,而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宋以后,又将维护统治者的意志强化为“天理”,特别是明代后,更绝对否定了个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实行封建专制统治。4.孝悌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著精神。人是需要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精神的,孔子一生坚持朝着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