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90854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2
《咬文嚼字读教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读教材——浅谈如何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应邀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报告厅作专题报告)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一种普遍现象:不论是语数课,还是常识课,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颇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教学前10分钟和后10分钟往往教路清晰、效果较好,而教学中20分钟却常常会出现“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本文就这一现象作一些分析、探讨,这里提出三个关键词:“瓶颈”现象、“瓶颈”成因、突破“瓶颈”。“瓶颈”现象:笔者认为这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瓶颈”现象。“瓶颈”现象是指通过某一瓶水的最大流量不是取决
2、于瓶的最粗处,而是取决于瓶的最细处,从广义上就是指制约某一事物发展的最大症结所在。“瓶颈”成因:造成课堂教学“瓶颈”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在文本内容理解上有偏差;2、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3、对编者意图不了解;4、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方式方法;5、教学相关内容缺乏必要的整合等等。突破“瓶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一节好课都来之不易,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把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炼。教师在阅读读教材时没有灵感、没有深刻的领悟是不行的。教者只有咬文嚼字地读教材
3、,深刻理解和钻研教材,“把玩”、揣摩教材(这里的教材应是指教本、教参、课程标准、以及一切相关的教学材料),才能正确地收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才能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笔者认为,咬文嚼字读教材,需要做到以下四读:4一、略读教材,了解教学知识体系。略读教材,是指从整体入手循着作者的思路,依据编者的思想,来学习研究教材。这样容易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认识教材的基本特征,了解教材在本册、乃至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要求等,会认识教材各部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知识联系。只有这样,教学时,才能前后呼应,有
4、的放矢。如教学一年级语文的利用韵文识字,需要通过阅读了解韵文与识字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韵文与识字的关系?如何处理识与写的关系?下册与上册相比,是继续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还是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识字方法?一位教师在教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1时,先用10多分钟读生字、读韵文,接着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指导了三个生字的书写。尽管教师分析得细致入微,指导书写的方法用得也很多,可教师忽视了韵文环境这个载体,也忽视了识字与写字的关系,同样忽视了书写指导与方法探寻的关系,从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二、细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有位教师
5、教学品德与社会第十册《家里的烦心事》一课,试教时,先让学生列举家中烦心事,再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如何处理烦心事。可结果是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引来的却是学生的哄笑。当教师反反复复仔细推敲教本,推敲教参,再阅读三、四年级相关单元的教材后,教师改变了教学策略。她在学生列举家中烦心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烦心事进行归纳分类,然后通过身边事例、补充材料,启发学生总结出不同烦心事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作为小学生应对家庭烦心事时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即兴表演,尝试如何处理烦心事,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另一位数学教
6、师教学《除数与被除数关系》一课,因为没能很好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分解课时教学目标,将两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容纳在一节课中,导致整个教学环节似蜻蜓点水,课堂中教师费劲口舌,学生却依然呆若木鸡。4可见,一节课能否成功,关键就是要能准确定地位教学目标。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既有总目标,也有阶段性目标,还有分解目标,甚至课时目标。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知识”在教材中,一般是显性的,易于理解和确定,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材中有时是显性的,有
7、时又是隐性的,不易于理解和确定。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多读、多思、多悟,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明确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也才能在目标引领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反之,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漫无目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三、精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精读教材可以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通过精读确定教学重点,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找到教学突破点。许多名师在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时常会提及两个词:“预设”与“生成”。也许一个重点的突破,他们可以预设出很多
8、种不同的策略,一位语文教师说她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有一些难度的问题,她课前往往会经过充分的思考,预设出7、8种答案来应对学生的回答。的确,只有有了充分的、丰富的预设,才能生成课堂的灵动与活力。没有哪一位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握地肯定自己的教学机智能应对教学中的一切状态。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这样的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