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86537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2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 羊渠河学校 赵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消化和吸收》这一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难点。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那么接下来要掌握的便是食物在哪里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是怎样消化的?营养物质怎样被吸收的?因此,这一节是全章重点。2、通过对教材进行分析,我为这节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A、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达到: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
2、被吸收的曲线图;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B、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
3、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三、教法、学法:综合运用合作—探究,问题—探究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四、教学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②相关的实验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的材料。教学时数:3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效果第一课时亲身体验导入新课 一、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提出问题 2、设计一组实验,探究提出的问题背景资料和实验用品 设计探究方案并实施 ⑴细嚼一块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并思
4、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⑵做出假设 提出探究问题:1、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2、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 知道教师交代的背景资料,熟悉有关实验用品。 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提供实验用品。⑴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⑵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方案、答疑。 学生尝味道、想问题,引出口腔中的消化,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引起学生进行探究。 提出与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有关的问题,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拉开序幕。 学生拥有
5、了知识准备和充分的探究条件,保证顺利探究。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深入指导,探究方向明确,实验效率较高。 3、分析结果、回答问题 4、实验反思 5、总结探究结果 第二课时小组讨论,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填表说明: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370C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思考回答:⑴、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⑵、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分析实验结论、想出改进的措施、总结学到的方法和技能。 说出师生达成
6、共识的探究结论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提出⑴本小组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分析原因。⑵本小组的探究方案有没有改进的地方?⑶通过这个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及时评价 俗语激趣,设疑导入。问“我们每天吃的那么多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多媒体逐个介绍 学生分析、回答获得成功感。 教师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反思,思考回答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探究方案。 学生明确知道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俗语是学生生活之中有所接触的,能引起学生共鸣。 学生能概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消化系统知识这一知识目
7、标。 导言衔接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的全过程 3、总结消化的定义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资料分析:小肠的特点(2)进一步探究: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大家齐声说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思考教师的提问。 自学消化系统结构,观察、讨论各个器官的名称位置。展示课件;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根据动画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概括消化的概念①仔细观看,为完成介绍“西瓜子历险记”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