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反思.doc

给教师的建议反思.doc

ID:49768145

大小:7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04

给教师的建议反思.doc_第1页
给教师的建议反思.doc_第2页
给教师的建议反思.doc_第3页
给教师的建议反思.doc_第4页
给教师的建议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2、呢?首先,是“察材”,就是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资质等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察材,便会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与他谈几次话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这几乎就是武断。察材不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们必须全面而科学地察材。其次,在察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各自的材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

3、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尖子。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察材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大的提高。四,.通过学习《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从中知道了许多道理。联想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现在运用的知识,有许多是甚至可以说全部是学生时期积累的,如果没有学生时期积累的基础知识,现在去记去学自然就没有深刻的记忆。当然更谈不上运用。所以我们现在也要象以前自己学习一样去要求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把基础知

4、识保持在他们学生时期的记忆里,将来更好运用。因此,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建一个牢固的知识基地。这个基地会使得我们在接的班级的教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譬如我正准备教一年级,就要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课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教学大纲,要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首先要注意学生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固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

5、个有读写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七,今天读到了《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静下心来与教育思想集大成者——苏霍姆林斯基交流,真是一种享受。这篇文章至少给我两个方面的启发:第一,指导我们如何去教学生学习。“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的确是这样,学生为什么喊“学习苦,学习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学

6、习是幸福的,学习是一种需要。知识一旦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们的智力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文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不要使知识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这是十分中肯的。我认为,所谓的“知识也是手段”,其实在告诉我们,要善于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去体验学习的快乐。当学生沉浸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对话场景中,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惬意;当

7、学生满怀热情百倍地参加教师设置的游戏场景中,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当学生处于教师刻意制造的“认识冲突”中,他们会觉得学习一种超越;当学生信心百倍地向另一座知识的高山攀登时,他们会觉得学习一种挑战,是一种刺激。让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多演绎出一些精彩,创造五彩斑斓的生活历程,让孩子们的学习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多一些自信,少一些自卑;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枯燥……真能如此,学生学习知识就容易得多了。第二,教师继续学习的忠告。要教好学生,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学习呢?“储备”是必

8、须的,但更要注意“进入周转”。读书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我们更缺乏的是把平时所学与日常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充实理论.我提倡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实验田",在"实验田"中播种理想;把读书当作自身成长的"最佳路径",在"路径"中寻找幸福;把实践之经验与读书之所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自己的认识体系.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