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才是最好的老师(堵如芳).doc

激发才是最好的老师(堵如芳).doc

ID:49765957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激发才是最好的老师(堵如芳).doc_第1页
激发才是最好的老师(堵如芳).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激发才是最好的老师(堵如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激发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恐龙的兴趣不是一二天的事,他们从小就知道很多的恐龙,爱看恐龙的图书,爱玩恐龙的玩具。因此,对于恐龙这一话题是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当在我板书课题时,底下就传来了窃窃私语。“我在电视里看过《蓝猫龙骑团》,里面有好多的恐龙,有翼龙、有甲龙,还有·····”“我也看过,我也知道,你喜欢哪种恐龙?我觉得翼龙最厉害!”“不是的,是冠龙最厉害,它能飞檐走壁。”“你说错了,是角龙!”声音越来越响了,很多的小朋友都不由自主的参与争辩。当时的我很想大声斥责一下,但一想,我接过话题就问:“你对恐龙的了解有多少?”一石击起千层浪,孩子们的话匣子被打开

2、了。许多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我知道恐龙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知道有的恐龙会飞,叫翼龙”“有的恐龙是吃草的,而有的恐龙是吃肉的。”“有的恐龙还会在水里游嘞!”“我知道有霸王龙,三角龙,鱼龙,翼龙,这些我都是从《十万个为什么》里看来的。”听着孩子们自豪地诉说,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对恐龙充满着喜爱。我顺势利导,提出了三个问题:“恐龙为什么会灭亡?”“恐龙什么时候灭亡的?”“我们现在见到的恐龙是怎样做出来的?”这节课孩子们举手特别踊跃,都说得头头是道。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使同学们真正理解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可能性。课堂上,我还给孩子们补充了集中科学

3、界流传的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同时,孩子们也体会到,恐龙灭绝到现在还是一个迷,正等着大家去揭开,那我们现在就应该好好学习,为将来打好基础。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可能遇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意外”,对于这些偶然事件,我们该怎么办?下面三点是我处理“意外”惯用的方式,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指正。第一,尊重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童言无忌,加之其天性表现欲强的特点,往往是心里有话不吐不快,表露无遗。如果一开始我就大声地斥责、一味生气,并由此义正词严展开一场批评的话,结果可想而知。特别是对知识少、经验少、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课

4、堂上他们难免会冒出千奇百怪的想法,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宽容,还要正确引导。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或意外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会用欣赏的态度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意外”处发现问题,“意外”处解决问题,需要教师有一颗童心,发挥自己的才智,时时留心。让教学不再单调,精彩就在你身边。第二,真实灵动,提高素质。在教《雷雨》一课时,教师正引导学生从蜘蛛被大风刮得垂下来中领会风的大。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蜘蛛的丝是怎么来的?”显然,这个问题与“雷雨”无关,我是一点准备也没有,怎么办?我只好实话实说:“这个问题,老师自己也不懂。回家

5、以后,老师去查资料,明天再回答你们。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去查资料。”诸如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时有发生,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一时无从答起,怎么办?其实老师不是词典,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所以教师的实事求是会迎来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还可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课外去讨论去找答案,无形中又教给了学生怎样独自寻求知识的方法,岂不一举多得?当然,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是刻不容缓的。多给自己充电,并在教学中增长自己的智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智慧型的老师。这样才能更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第三、精心备课,胸有成竹。传统的教学备课只注重备教材,课堂上出现了学生被教师的教

6、案牵着鼻子走的局面。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摒弃“走教案”,选择动态生成,指向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应是多元的,变通的,具有生产性的,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备课力度,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设计时要考虑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整理成案。做到胸有成竹,即使教学脱离了原有的轨道,也不至于惊慌失措,出现课堂局面难以控制的窘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