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多动症行为的成因及矫正.doc

小学生多动症行为的成因及矫正.doc

ID:49761669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小学生多动症行为的成因及矫正.doc_第1页
小学生多动症行为的成因及矫正.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多动症行为的成因及矫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多动症行为的成因及矫正  发表日期:2006年10月30日  出处:86中  作者:赵路明    【编辑录入:zhaoluming】一、实例介绍   郝文俊是我班一位男生,胖乎乎的脸,胖乎乎的手,刚接班那阵子我觉得他特别可爱。可是,开学不到一个月,他就让我感到头疼了——课上,他坐不了5分钟就把头埋进课桌,手中还不停地拨弄着什么,老师提醒暗示,他就正襟危坐,过不了3分钟又恢复原样;做作业时,他一面在本子上快速地书写,一面不停地玩着橡皮,双脚也不闲着,晃来晃去;下课时,他东跑西窜,而且经常声嘶力竭地叫喊,还欺负同学,搞得班里鸡犬不宁。在教室里,他永远是胜利者,显得异常

2、威风;可一到办公室,就像蔫了的小公鸡,嘴巴似粘着胶,说话含糊不清,还一个劲地给自己找理由,很多时候让老师感到无奈。二、原因分析   老师们怀疑他有多动症,便与家长沟通。郝文俊的妈妈告诉我们,孩子从小就表现异常,特别好动,曾给他看过医生,也吃过针对性的药物,都无济于事。他一年级开始上课就如坐针毡,还常钻到桌子底下玩耍。可说来也怪,郝文俊虽然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也未好好地听过一节课,但每次小测验都能得个“合格”,老师家长监督得紧,他也能得个“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章炎智能正常,只是存在着明显的多动倾向。发现郝文俊具有多动倾向后,老师和同学们就给予他特别的关注

3、。如何让这架多动的“小马达”能实实在在地学习,平平常常地与同学相处呢?三、多动症行为的矫正   在个体矫正方面,我采用了增强法并与他一起制定具体可行的改正目标及奖励办法。平时多鼓励他的受欢迎行为,如对于他的每次发言、好的作业,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报以微笑和表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厉,让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一次我与郝文俊一起回家,我表扬他书写特别认真,结果他兴奋了一夜,一连将此事给家人说了三遍,那股认真劲儿一连持续了两天。   在集体帮助矫正方面,我召集班干部就如何帮助郝文俊展开了讨论。几位干部共同献计献策,最后,在征得他的同意后,由纪律委员、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和章炎一起组成了

4、“成长小组”。郝文俊与纪律委员同桌,由纪律委员约束他的行为,一有“风吹草动”便加以暗示提醒,使他上课少有开小差的机会,同时也让纪律委员成为郝文俊的榜样;学习委员检查并辅导郝文俊的学习,凡有难懂或不懂的内容都可向他请教,同时做好鼓励工作,打消郝文俊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体育委员负责课间与郝文俊一起下棋、游戏,以消耗他过多的精力,学会正确地“玩”。我们还约法三章:四人小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每位成员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小组的得失。这又给郝文俊的行为进行了纪律性的约束,同时也给了他努力的暗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注重正向强化刺激,郝文俊一旦有进步,则加以表扬;如果出现违纪行为,就

5、引导其进行“自省”,提出下一次努力的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小组”合作的要求、难度也不断地提高,郝文俊也渐渐适应了在集体中“规则”地生活,成绩有明显提高,受到了全班同学的欢迎。“成长小组”在他身上闪出了耀人的光彩。   “成长小组”是近年来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由几位层次不一的学生组成小组,每位成员视小组为集体,在交往、学习中互相约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这种组织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为集体着想、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对他(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形成及道德品质的

6、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上述案例中,我根据郝文俊好动、不安心学习、爱欺负他人等特点入手,在个体矫正的基础上,着力组建一个以优秀学生为主体的“优势群体”——成长小组。在成长小组中,郝文俊的一举一动更多的是代表小组的形象。“我荣小组荣,我辱小组辱”,成员之间有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了一份责任感和内在约束,也有了更多分享进步和成功喜悦的机会。在小组生活中,队员的帮助能使郝文俊将多余的精力合理地消耗,并在合作交往中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对他的认识、行为加以诱导、矫正,同时也有教师的正向强化激励及“自省”引导,通过一系列内外因素的作用,逐渐健全郝文俊的个

7、性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对特殊学生往往“望而生畏”,但实践告诉我们,他们恰恰是教师要研究、要花精力去教育的学生。只要教师巧妙运用教育的智慧,用博大的爱心、欣赏的眼光、极强的耐心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撑,精神上的鼓励,方法上的指导,肯定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