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57146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4
《八(下)文言文阅读期中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下)文言文阅读期中复习一、《马说》(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1—14题(13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②,伯乐
2、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③。”注:①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②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3)策之不以其道策:(4)冀北之野野: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甲文,说说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
4、的?(3分)(二)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①食马者()②策之不以其道()③才美不外见()④执策而临之()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攀登);谈沧溟(
5、海洋)6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商贩)之一瞥;观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吃)。(魏源《海国图志》)18.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短文阐述的道理。(2分) 19.“知山”“知海”“知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请各用原文中的1个字回答。(3分)(1)“知山”在于();(2)“知海”在于();(3)“知味”在于()。(四)(06年泰州A)(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
6、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
7、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68、(舟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
8、你该怎么做?(2分)(二)(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6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①林琴南孝廉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