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41032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林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林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四川省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林军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个经典论述对我们深刻理解课堂的本质具有指导意义。一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12年间在课堂上课的时间大约有13000节课时之多。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期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每一-节课是一个教学单位的时间。在每一节课的吋间里,学生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这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杜郎口屮学课堂改革的价值就在于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里的“积极存在”,自主地、主
2、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品徳、体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敏感的青春期,解决了初中阶段“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杜郎口中学是继洋思小学后的另一个奇迹。这样的教学模式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所以我们奉若珍宝,打算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川人显身手,让自己的教学成绩也人放异彩。以下是我在近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历:刚开始试行杜郎口教学模式,要彻底改变以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路子。我们按照杜郎U10+35,甚至是0加45的模戎,在课堂上尽量不讲,把时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考”。谁知道
3、学生时间是有了可不知道做什么,分给他们的任务他们或考不会讲,或考干巴巴说出答案,至于做题的过程、技巧、原理等等一点也说不出來。这一方血是因为学生不熟悉杜郎口教学模式,另一方血是他们确实不会表达。从小学开始他们就习惯了坐在位子上当“好学生”,上课不讲话、不做小动作,老师提问题先举手再冋答。成绩差的同学不会分析,成绩好的同学羞于表达。于是我们略作调整,提前给组长分配任务,手把于地教他们讲,确保他们会做这个题目,能完成任务。并且在课堂上加人鼓励力度。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I韦I。这次课堂气氛好多了,果然出现了杜郎口那样的轰轰烈烈和“超市”式的现彖。但是学生学得不踏实,上课
4、走马观花,多是形式上会了,实际上不知道为什么。集体冋答好像都不错,但一考试或考做题就出现问题了,往往是课堂上讲过的原题学生还是错误不断。不仅如此,用杜郎口教学模武还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学生为了给小组加星(当时采用的一种鼓励措施,课堂表现好的小组都加一颗星,一天或者一周总结下来有一个小奖励),组长只安排成绩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屮在给其他同学“找漏子”上了。有时候为了一颗星争得血红耳赤,有时候为了一颗星影响了整堂课的情绪,造成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又错过了学习的机会。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质暈,我们积极引导学生摆脱浅层次的物质追求,向史高的
5、精神世界边进,追求个人成功的体验,争取展示风采的机会,以“口私”地达到个人目的为日的。为了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我们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走上讲台完全地代替老师讲课,由学生来组织整个课堂,教师只是旁观,甚至“隐退”,不进入课堂。当然,得先给这个学生单独辅导,认为他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胜任才行。像我班上的赵印、李梅、王芬、张阳等同学都指挥过课堂,过了一把“教师”瘾。可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疏漏的和讲得不够清楚透彻的地方我们还要再讲…遍。如果当天有时间还好,如果要等到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再讲这个知识点,那学生L1经将错题入主为第一■印象,失去实效性,比新课讲起來还费劲。而H学生能力
6、有限,不能宏观调控课堂,史不会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因材施教。老师能够注意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冋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任务,而学生把握不住这一点。不光如此,这种方法试行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的确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更感兴趣了,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乐于表现,成绩也突飞猛进,可以说是渐入佳境了。但是另外一些同学却完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班里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强调过小组共同进步,鼓励“认师傅”,期待能够“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但收效不人。这让我们有些质疑杜郎口屮学“无学困生,无厌学生,无辍学生”根本就是教育神话。学生资质不同,绝对没有一•根指挥棒,能让
7、他们都达到同一水平,都朝着同一方向发展。看过、想过、学过也用过以后,我们对朗口教学模式有了史深的认识,同时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如下思考:第一,杜郎口教学模式是普遍适用的而不是只适用于局部。有人谓杜郎口的课堂改革是“课堂的哥门尼革命,索质教育的突破口”。杜郎口的课堂确实是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真正实现教育理论上提岀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不光杜郎口中学需要这样的课堂,我们每一个学校都需要这样的课堂。自从这种模式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发现学生确实动起來了,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