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0474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3
《关于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反思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想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更加全面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就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我们发现在辅导学困生的过程中,虽然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因而更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如果给学困生搜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让他经常阅读并思考,那么
2、他对知识的感受性肯定会越来越敏锐,那老师的工作就事半功倍了。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看来,学习往往是很枯燥乏味和非常辛苦的事情。因此,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他们常常视学校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以致谈学习而色变,闻考试而心惊。于是,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有了放弃的想法。此种情况,固然有诸多原因,但较关键的是由于他们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想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更加全面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就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通过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深入
3、研究和反思,我们发现: 首先,要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教育的成功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的源泉。因此,尊重学生,尤其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一,要分析、了解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大多学困生都有其共性:成绩差,表现也差,他们在各方面尤其在学习方面,受到老师的批评多,表扬少。他们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深感自卑,缺乏自信,整天灰心丧气,默默无语;另一种则是把自卑深深掩盖起来,以一种极端的情绪来干扰、抵制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无论表现如何,因为学习差
4、而造成的自卑却是挥之不去的心病,妥善地治疗学困生这一块心病,是改变其学习状况的突破口。 第二,奉献爱心给学困生,以唤起其自尊心。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学困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之后,才能领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教师产生感情,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激发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与一般学生站在同一台阶上。只有这样,才能继而谈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对学困生的批评要适当,切莫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于成绩差、学
5、习无兴趣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要嫌弃他们,而应怀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用爱的甘露去滋润他们的心灵,用知识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 再者,需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困生来说,绝大多数属于非智力型学困生,他们或是在学习中由于教师的因素而导致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是由于自身学习品质不够良好而导致的基础不够扎实;等等的原因造成了学习的暂时性困难,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暂时性的困难就导致了多次考试的不理想,而这“多次的结果”又巩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中对自我的不正确认识,:“我是差生,我学习不好”等。这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自身因素。因此,要使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在
6、日常的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能够让他们重拾自信,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相信自己也能学习好。也只有健全了他们的人格,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学习的畏缩心理,进而从内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1、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班级里,学生思维灵活,上进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虽从总体看并不算后进生,但在强手如云的境况下,很多本身很不错的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导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失去了
7、自信。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仅通过多次和这部分学生的谈心,针对不同的性格,采用相应的办法疏导其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在课堂上只图热闹,不动脑思考的一些思维懒惰的学生,主要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与练习,在课堂上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对涉及到的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多次回答,以激发他们的思维,督促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课后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通过适合于他们实际水平的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进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巩固心理疏导的成果,让学困生彻底消除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2、指导学法,培养自信 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有其内在的
8、规律,尤其在新课改下,各学科课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自己发现其规律,了解其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