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 教案.doc

测量力的大小 教案.doc

ID:49692215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测量力的大小 教案.doc_第1页
测量力的大小 教案.doc_第2页
测量力的大小 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测量力的大小 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弹簧测力计)学生:弹簧测力计2、师: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除了弹簧测力计之外,还有什

2、么测力计呢?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GMS型锚索测力计,SKN系列测力计,测力环,握力计图片,简单介绍。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提问:看过了这么多类型的测力计,接下来,咱们来重点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第一种,我们把它叫做(平板式弹簧测力计)第二种他的名字叫做手柄式弹簧测力计。第三种,形状像什么,圆桶形状,,它就叫做圆筒弹簧测力计。最后这种,叫条形盒弹簧测力计。3、师:今天我们以条形盒弹簧测力计为例子,来认识弹簧秤的结构以及如何使用,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条型盒弹簧测力计图片,每个组都请

3、小组长领一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便于手握)、指针(指示物体力是多少)、刻度板(便于读出力的多少)、挂钩(挂测量物体),弹簧(用伸缩表示力的大小)(2)观察刻度板。认识力的单位和测量范围及读法。师:刻度板上都标着什么呢?生:上面有N,gf、刻度、2.5N。师:“N”是力的单位,这是为了纪念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国际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英文字母“N”表示。“GF”,它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重力的单位。那么“牛顿”和“克力”两者之间都有什么关系呢?生:1牛等于100克力。(引导学生注意刻度板

4、)师:1N≈100gf,表示100克的物体重力约为1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量程和刻度师:使用任何测量工具之前,都要看清楚刻度板上的一格代表多少,现在再观察手里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刻度板上一大格表示多少牛?一大格有几小格?一小格代表多少牛?(课件出示条型盒测力计的图片。)生:一大格是0.5牛,一大格有10小格,每小格是0.05牛。 师:刻度板的上面还标着2.5N,这表示什么呢?、生:所测量的物体不能超过这个2.5牛,超过的话就会损坏测力计。师:那么我们测量的物体都必须要控制在2.5牛以内。师:同学们认识了手中的测力计,那来读读这里测力计的数据。课

5、件出示,生读数据。2、注意事项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和测力原理。接下来,我们就要使用它来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使用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组内讨论、汇报。师小结:课件出示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4)测量时要轻拉慢提,当超过测量范围物体还未被提起来则需停止测量。3、使用弹簧测力计师:拿出一个钩码,50g,也就是0.5牛,用挂钩挂住,慢慢上提,演示完毕后,请同学操作

6、。师:现在请同学们将手指放在挂钩上,将指针分别拉到1牛和2牛的位置,感受1牛、2牛的力有多大,然后再比较身边的物体,估测物体的重力。小组实验完毕后,请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记录单”PPT展示友情提示:1)、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2)、在测的时候,先看先估计,再测量。为了测量的准确性,每样物品重复测量三次,“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记录单”3)、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同时整理实验仪器。小组实验5、汇报记录估计值与实测值是否有差别?(四)课外延伸师:通过学习,认识了弹簧秤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你们喜欢弹簧

7、测力计吗?想不想自己拥有一个测力计?PPT展示课外延伸:自制测力计如何上标刻度1.自己制作一个测力计。2.回家去测量自已喜爱物品的重力。(五)板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弹簧秤结构:提环、指针、挂钩、弹簧、刻度板原理:受力大、伸长长。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1N≈100gf方法:先估计,再测量,不超范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