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85802
大小:309.3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1
《八下语文部编版课文灯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灯笼R·八年级语文下册吴伯箫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识记有关文学常识。2.反复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3.深入理解文章题目“灯笼”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一、预习检查(一)、读准读音争讼()领域()斡旋()静穆()思慕()怅惘()褪色()熙熙然()sònɡyùwòxuánmùchànɡwǎnɡtuìxīmù(二)、结合语境体会词语含义斡旋:静穆:思慕:怅惘:褪色:熙熙然:暖融融:马前卒:人情世故:调解周旋。安静而严肃。怀念;追慕。因失意而事重重心。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温和欢乐的样子
2、。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二、整体感知文意1、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三、1-2 说灯笼缘默读课文1-2段,说一说: 1.小孩儿天性爱亮光体现在哪儿? 2.我爱的亮光有哪些?3、与灯笼结的缘选择正确的表声音的词语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A.谈吐B.声音C.犬吠D.私语 E.嚷嚷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 ),村中老头呵狗的( );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 );想起祖父雪白
3、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 )。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 )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四、3-11 忆灯笼事细读3-11段,圈点勾画相关内容,思考:围绕“灯笼”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灯笼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段落与灯笼有关的事件灯笼中寄寓的情感3挑着灯笼,迎回祖父祖父的慈爱4—5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6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乡情民俗淳朴,给人温暖7元宵节,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乡情民俗风貌8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感慨岁月沧桑9在纱灯
4、上描红文化的雅致10宫灯的联想感受到了朝代的更替变迁11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五、12 明灯笼情1、朗读12段,结合写作背景,议一议:“唉,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文末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九一八”的炮火击破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于是,他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旋律。即
5、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 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 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作者简介吴伯萧(1906—1982),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他的散文特点一是:从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出深刻内涵。二是语言典雅有味。。2、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明确: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
6、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六、 学《灯笼》法朗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化用了哪些古诗文。(1)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2)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3)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4) 你听,正萧萧斑马鸣
7、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的《秋夕》)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的《游子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的《送友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