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ppt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ppt

ID:49458304

大小:20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2-05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ppt_第1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ppt_第2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ppt_第3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ppt_第4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十章 城市发展理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章城市发展理论主要内容第一节城市发展的区域制约条件第二节城市的协调发展第三节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第一节城市发展的区域制约条件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聚落。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城市发展有三个特点:(1)区域性,区域是城市发展的依据。(2)群体性,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构成城市体系,分工协调,各司其职;(3)阶段性,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在功能和空间结构上有明显差别。按照我国的设市标准,世界上低级别的城市在我国相当于镇的行政

2、建制。国际上所说的城市化,在我国相当于城镇化。国际上所说的城市体系,在我国相当于城镇体系。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城市是区域的核心。1977年12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通过的马丘比丘宪章根据区域与城市相互制约关系,指出“城市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周围区域之间的基本动态的统一性”(沈玉麟,1991)。制约城市发展的区域条件有:经济、社会、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一、经济条件对城市的制约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3、。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现代化有同步关系。经济结构转变对城市化有决定性影响。第一产业布局特征是分散。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时,人口大都住在农村,城市人口比重很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布局特征是集聚。经济现代化在产业结构上的反映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在人口地域结构上,必然是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过程也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生产规模增大,城市对农村的技术支援加强,工农业差别和城乡差别缩小。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和大城

4、市在城市体系中的比重越高。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城市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二、政治体制和政策对城市的制约根据我国的实际,比较显著的制约作用有下列六方面。1、政治体制:政治中心的功能和规模与政治权力的集中程度成正比。2、财政体制:国外城市财政来源较广。工资税、房地产税、营业税等是城市的重要财源。人丁兴旺,城市财源也兴旺。在低工资政策下,我国居民大都不纳税,同时享受不少政府补贴。因此,城市人口越多,政府的财政负担越大。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可以缩小城市规模。4、人口迁移和户籍管理政策:不易迁移→可以方便流动5、住

5、房政策:福利房→房改房→经济实用房(集资建房)→商品房→别墅。6、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其中,由于居住用地增长等原因,使得城市用地的增长比人口增长更快一些。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制约自然条件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基础,是城市的背景、底色和依托。城市设计、城市建筑和城市空间格局与自然协调是保持和发扬城市特色的重要内容。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多风沙,地貌起伏较小,城市道路大都呈棋盘式,道路网络形态方正,住房多四合院,重视正南方向以加强冬半年采光效果,色调庄重浑厚。南方温暖潮湿,多山水点缀,城市道路不

6、拘一格,形态多变,建筑物廊檐飞甍,色调轻快,对比鲜明(宋启林,1985)。山城有群山屏障,静风率高,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依山傍水是城市园林化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容易造成灾害。矿业城市分布与资源有关。城市特色与建材和建筑风格有关。建筑材料量重体大,不宜长途运输,大都就近取材。当地建筑材料的色调和质感对城市风貌有影响。雅典和罗马就近采石料,兴建多圆柱的宫殿。第二节城市的协调发展一、不同规模的城市互相配合形成体系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规模不是城市等级的唯一指标。按照我国政府规定,100万人口以上是特大城市,50万到1

7、00万人口是大城市,20万到50万人口是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是小城市。由于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在国内外为数甚多,为此,暂按100万人口作为大城市的起点。大、中、小城市的关系反映城市体系内在结构,是我国城市政策的焦点。在一个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各司其职,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不能互相替代、互相排斥。每一个区域的城市体系,都是不同规模的城市的有机组合。每一座城市的规模都反映区域腹地的需要。客观上需要有一座大城市的地方,城市规模不会停留在小城市阶段。由于城市发展阶段和腹地的多样性,只有具体城市的具体历史时期的

8、相对的最佳规模,没有各个历史阶段和各座城市普遍适用的最佳规模。二、城市规模的发展趋势1、按单个城市发展速度分析,较小的城市往往快于较大的城市。小城市人口基础少,新建一两座工厂对增长速度就有明显的影响。2、在城市化前期,中小城市不断晋升为大城市,大城市数目急剧增加,大城市规模扩展,出现500万人口甚至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3、集聚效益决定大城市增长。①加工工业是大城市膨胀的主要动力。大城市有良好的协作条件和基础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