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415094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1
《产后康复治疗对自然分娩后产妇乳汁分泌及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效果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后康复治疗对自然分娩后产妇乳汁分泌及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效果观察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北京101300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康复治疗对产后产妇乳汁分泌及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观察。方法:将我病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自然分娩的产妇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除按对照组常规护理外,于产后6・12小时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产后催乳治疗。2次/天,30分钟/次,连续治疗3天。对照组于产后给予常规护理,未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催乳治疗。结果:两组产妇产后第4天的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t;0.05)o结论
2、:产后康复治疗对产后乳汁的分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关键词:产后康复治疗乳汁分泌母乳喂养自然分娩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來我院足月分娩的患者5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为足月妊娠产妇,无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与精神疾病,产后均有少量初乳,且产妇产后心情平稳,给予相同饮食指导。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观察组平均年龄(283)岁,平均孕周(38+41)周,初产妇19人,经产妇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73)岁,平均孕周(38+11)周,初产妇20
3、例,经产妇5例。对比2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不提供产后康复治疗仪仪器治疗,但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采用纯母乳喂养方法,按需哺乳,指导正确哺乳及含接姿势,拒绝添加母乳代用品、水及药物,指导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给予正确产后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催乳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产后6-12小时后,使用康复理疗仪进行乳房疏通。首先,使产妇取一舒适体位,床面干净清洁,将仪器接触面涂抹耦合剂,分别置于产妇双侧乳房,用固定
4、带固定好,启动,调节能量强度,调整至产妇可耐受最大强度,1天2次,一次30分钟,3天为一个疗程。1>3诊断标准:泌乳量分为乳汁充足与乳汁不足,乳汁可以满足新生儿需要,产妇主观感受为哺乳前乳房有胀满感,哺乳过程有下奶感;新牛儿主观表现为满足,有睡意,睡眠时间持续为1.5-2.5小时;客观评估新牛儿24小时大小便次数。反乙则乳汁不足。1、4统计学分析:统计相关数据,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独立样木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乳汁分泌情
5、况对比:观察组第一天一次挤奶双侧乳房奶量为(184.5)ml,第四天一次挤奶双侧乳房奶量为(13213)ml,母乳分泌效果较好;对照组第一天一次挤奶双侧乳房奶量为(184)ml,第四天一次挤奶双侧乳房奶量为(567)ml,乳汁分泌效果一般。两组第四天奶量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利用SPSS19数据分析t检验得出:第一天泌乳量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第四天泌乳量P<0.05有统计学意义。2、2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观察组一周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为:L00%;对照组一周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6%,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母乳喂
6、养成功率效果显著。3讨论:母乳中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生长因子、足够的必需脂肪酸、乳糖、多种维牛素>1比例易于吸收,乳清蛋白/酪蛋白适量,易于消化。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分泌量的多少,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母乳分泌量主要由于产妇自身内分泌、遗传、牛理及心理,生活环境关联。有研究显示,孕妇因孕期身体不适,生产时需要承担巨大疼痛,产后角色转换不到位等原因,影响乳汁的分泌、乳汁淤积及乳房胀痛,所以临床应结合产妇木身情况,适时给予产妇产后康复治疗,疏通乳房,促进泌乳,减少乳房淤积及乳房胀痛情况
7、。综上所诉:产后康复治疗用于自然分娩产妇的护理,可以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参考资料:%1周小卫、鲜艳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对剖宫产后乳汁分泌、子宫复旧的影响《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03(2)%1李华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14.(7)%1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邮霞产后康复治疗对剖宫产后乳汁分泌、子宫复旧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5.(27)期%
8、1郁秀文散结通乳方与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