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 7太阴证治 郝万山.ppt

伤寒论课件 7太阴证治 郝万山.ppt

ID:49411293

大小:41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06

伤寒论课件 7太阴证治 郝万山.ppt_第1页
伤寒论课件 7太阴证治 郝万山.ppt_第2页
伤寒论课件 7太阴证治 郝万山.ppt_第3页
伤寒论课件 7太阴证治 郝万山.ppt_第4页
伤寒论课件 7太阴证治 郝万山.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课件 7太阴证治 郝万山.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太阴病的证治一、太阴病的病位和成因病位:脾脏、脾经、四肢太阴病成因:(1)脾阳素虚,外寒直中,正虚为主(2)外感寒湿,内伤生冷,邪盛伤阳(3)太阳、阳明误治或少阳失治,邪传太阴经、脏(4)外邪侵袭四肢末梢二、有关太阴的生理(1)脾:主运化,主升清,主肌肉,主大腹,主四肢。脾与胃相表里,两者以膜相连,经脉相互络属,纳化相因,升降相依,燥湿相济。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2)经脉,从足至腹,由于经脉行于腹部,故脾主大腹。络胃属脾,沟通了脾和胃的表里关系。三、太阴病的证候和治疗1、太阴脾脏虚寒证脾阳、脾气虚,运化失职,升降紊

2、乱,邪犯太阴,寒湿留滞,则形成太阴脏虚寒证,是太阴病的主要证候。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2、太阴经脉气血不和证太阴经脉气血不和证,是太阴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气血失和的证候。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故以腹满、腹痛为主证。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3、太阴表证太阴主四

3、肢,所谓太阴表证,是指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证候。在《伤寒论》中也叫太阴中风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桂枝加芍药汤在治疗痹证中的应用基础方:白芍30~40克桂枝10~20克炙甘草10克。陈旧性疼痛,久病入络,加丹参30克,莪术10~20克,生牡蛎30克。腰以上疼痛,加鸡血藤30克;颈部疼痛,加葛根20克;下肢疼痛,加桑枝30克。凡舌质淡、暗皆可以使用,舌上有瘀斑更适合,如果舌红,可加胡黄连6~10克。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配合白虎汤。4

4、、太阴湿盛发黄证、自愈证 太阴外薄阳明证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18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