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

《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

ID:49409431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1

《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克与千克》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对于这两个最为常用的质量单位有理性认知,这不仅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处,在学牛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也能够起到很大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往往能够对于这两个重量单位有更为清晰的辨识。本文将列举相关教学实例,具体谈谈《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加强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动手能力《千克和克》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学生以后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对于

2、重量单位也缺乏相应的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概念既是教学屮的重点,也是教学屮的难点。在培养学牛具备关于千克与克的基本概念时,很有必要从动手过程进行切入。在课堂中引入动手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也能够让他们对于这两个重量单位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首先从师生互动开始。在刚刚给学生们引入克与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时,我观察到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对于这两个单位也缺乏应用的认知。为了逐渐帮学生建立起对于这两个单位的感知,我会和学生一起展开动手测试。我准备了一些实物,这些实物在重量上

3、人致归为两类,一类的重量是在克的范伟I内,例如物体的重量为几克或十几克,另一类的重量则在千克的范围,例如一两千克或者三五千克。我让学生分别到实物前首先自己拿起这些物品來感受一下他们的重量,我会有意识的让学生们先拿起一个重量为若干克的物品,再让他们拿起重量为若干千克的物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后感受不仅直观而但十分强烈。学生立刻感受到克与千克这两种重量的差异,立刻意识到这两个重量单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会再将学生们刚才拿起的物品放在称上称一下,然后读出读数,让学生准确的了解这两个物体的重量,进而让他们对于克与千克形成更为明晰的概念。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展开《克与

4、千克》的教学时,很多教学过程都能够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但是这些过程在展开时仍然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一且参考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然后对学生的动手过程有针对性的辅助教学。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动手过程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通过动手过程来验证自己关于知识要点的理解是否准确。这些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在学生对于克与千克有了感性层而的认识后,我会设置相关的思考问题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填写合适的重量单位:一个乒乓球重3()一袋洗衣粉重1();一支牙膏重100()一只公鸡重2();一个小朋友重23()

5、淘气的书包约重3()o这几道例题中除了需要学生对于克与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的理解准确,这些例题中也涉及到简单的数量间的换算。例如一支牙膏重100(克),其实就是0.1千克,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换算能力,但是学生能够准确得出这个地方应当填克,还是需要他们对于这两个重量单位区分得很准确。上面的例题中错的很多的是一袋洗衣粉重1(),很多学生会填克,觉得洗衣粉都很轻。为了让学生自己来检验这个答案,我特意找来一袋洗衣服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称量,当学生看到是千克时终于更正了自己的观念。像这样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动手过程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三、加强课后实践,深化学生动手能

6、力《克与千克》其实是生活化很强的一章教学内容,这两个重量单位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特点,通过课后实践的模式来深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要让课后实践更好地展开,教师应肖给学生们设置合适的教学任务。首先,这些任务应当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涉及到的一些实物也应当是学生们较为熟知的。其次,任务的难度要适宜,如果太难很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还会带给学生挫败感,如果太简单,则又很难达到相应的训练目的。只有难易适中,和生活联系紧密且具备一定趣味性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我给学生们布置的任务非常灵活,我让学生回家后分别找出五样质量在1-10克的物品和五样

7、质量在1-10千克的物品,学生可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东四,然而结合自己对于克与千克的理解将这些物品的重量进行归类。第二天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找的这些在特定质量范围内的物品都是较为准确的。当我问他们是怎样确定这些物品的质量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自己去拿起来感受一下。的确,当学生们对于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后,学生们在衡量物体的质量时也会越来越准确。借助这个小小的动手过程也加强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有效实践。在引导学生们对于克与千克这两个基本的重量单位有一定认识的过程中,加入学生的动手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