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

ID:49354079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9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4页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我们长大了——统计一、教材分析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统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知识后安排的,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2.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众数、中位数,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3.教材在编排本单元的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前面学习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中位数、众数的含义都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识和理解的,这样既有助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统计知识,又便于理解新知识。同时,也使新旧知识形成有机整体。二、

2、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数据描述中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分析问题。3.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四、课时安排:3课时众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统计在生活中

3、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众数,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理解它的统计意义。难点:理解“平均数”与“众数”这两个统计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内容:众数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1.小刚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如下:语文96分,数学100分,英语95。它的三科平均成绩是多少分?2.这次数学竞赛,9

4、0分以上的有8人,其中:100分3人,97分2人,94分3人。他们8人的平均分是多少人?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图中信息:儿童进入青春期,升高和体重都进入突增阶段。突增开始的年龄,女生一般在10-12岁,男生一般在12-14岁。敏敏对于青春期的15名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作了调查,数据如下。(单位:厘米)7888810978976857生1:这15名女生平均年增长多少厘米?生2:这15名女生中,身高年增长厘米数最多是多少?:生3:这15名女生中,身高年增长数为8厘米的有几人?……师引导学生

5、提出“青春期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怎样?这个问题2.学生合作探究这个问题(1)出示思考题:为解决这问题,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整理数据?这些数据在哪个范围内波动?有没有哪个数据经常出现?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3)汇报交流生1:我是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的。生2::身高年增长的范围在5-10厘米之间生3:身高年增长5厘米的有1人,增长6厘米的有1人。生4:身高年增长8厘米的人数最多。……3.描述“众数“的概念。在7、8、8、8、8、10、9、7、8、9、7、6、8、5、7这组数据中,“8”出现的次数最多,“8”就叫这组

6、数据的众数。4.请学生针对“众数”提问。(1)我们已学过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还有必要学习“众数”吗?(2)“众数”和“平均数”的区别是什么?(3)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吗?(4)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5)众数一定是原数据的数吗?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5.举出实例,让学生亲自感知,引发思考。假设你要找工作,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工资待遇)(1)事情经过:(课件出示)王叔叔去应聘,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可实际工作时只领到1200元,他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找经理讨个说法,经

7、理拿出工资表说:“我没骗你,不信你算算!”(2)课件出示工资表,学生计算验证。表中的数据是:6000280020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让学生帮王叔叔算算表中的平均工资是不是2000元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确实是2000元,教师也证实。学生提出疑问:经理也没撒谎,但王叔叔却没有拿到2000元的工资,这问题出在哪儿呢?(3)针对上述疑问让学生讨论。结论:此处用平均数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员工的工资水平,而“1200”是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用“1200”来反映他们的工资水平更加合适。所以王叔叔只能领到的工资是众

8、数1200元。6.通过实例,感悟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7.关于众数,应注意的地方。请学生结合刚才的学习,针对前面提出的关于“众数”的后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