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

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

ID:49351999

大小:2.14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2-04

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_第1页
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_第2页
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_第3页
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_第4页
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地理与民俗北航北海学院东盟国际学院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地理与民俗学分/学时:2/3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传统民俗,培养民俗观念。教学内容第1讲导论—问津民俗文化第2讲尘世变奏曲—人生仪礼的民俗传承第3讲生存网络—家族亲族的民俗形态第4讲人在旅途—衣食住行的渊源与流变第5讲百姓生意经—民间商贸习俗的传承第6讲祭奠与庆典—时间观念与节日习俗第7讲生态民俗—岁时周期与村落形态第8讲文化空间—庙会与花会组织的展演第9讲非遗保护—留住记忆与手艺第10讲中国民俗文化地理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20%,期

2、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主要有出勤率、课堂表现等组成。生活观察“春运”:传统民俗观念的别样传达2010年春运于1月30日开始,春运启动首日,上海火车站的旅客踏上回家过年之路。2010年2月8日,广州火车站客流23万破纪录,恰逢暴雨挤爆候车棚。2010年2月10日,正值春运高峰,兰州降大雪,为保证旅客的安全,兰州客车站全线停运,致使近万人滞留回不了家。还乡二0一0年一月三十日,在广州火车站,来自湖南邵阳的唐结元成了今年春运广州实名制火车票查验进站的第一人,背着行李开心返乡。“春运”的民俗意涵2010年春运的40天期间,其中节前1

3、5天,节后25天。据权威预测,今年春运客运量料超25亿人次……“回家过年”背后——“家乡情结”如影相随的民俗传统的民俗观念并没有因为我们拿着掌上电脑,穿上时尚靓装,就远离了我们。作为一种习俗惯制,它们总是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参与着现在,并干预着未来。一、对民俗的认识与定位不成文的规矩程式化的过程是风行的传统田野来风民俗存活于“山野”,民俗是古老文化的“遗留”;民俗与传统的乡村文化有关,与现代的都市文明无缘。传统民俗观念的现代展演:屈原故里湖北秭归端午祭屈原2009年5月27日,湖北省秭归县中国秭归端

4、午文化节开幕,当地冒雨举行盛大公祭仪式和龙舟竞渡活动纪念屈原。每年端午期间,秭归县都要隆重举行公祭屈原活动,从南北朝一直延续至今。图为祭祀长者在屈原像前恭读祭文。图为游江招魂仪式图为龙舟竞渡图为端午文化节现场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对民俗与民俗学的判断其一,民俗文化支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它潜移默化地养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成为民族凝聚的基础,它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根基;其二,由于民俗文化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参与着现

5、在,干预着未来,因此民俗学,就不仅仅是历史学、当代学,更是未来学。二、学习民俗学的意义与价值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来看待民俗和民俗学的时候,我们也便开启了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对我们所属民俗文化的理性思考,也便踏上了回归生活的文化自知之旅!审视生活、理解文化的起点人生仪礼与人生周期诞生、成年、结婚、丧葬四大过渡性人生仪礼构成了人生周期的全部人生就是一条由生迈向死的直线……浮世现实的人生———成年礼—婚礼—————————————葬礼……诞生礼诞生诞生礼认识自我和理解人生的基点民俗文化给单纯的人生模式涂抹上丰富的色彩,使我们从一个自然人

6、,变成了社会人、文化人。从被父母接引到尘世,到儿女守护身边的临终送行,我们都会自觉地接受民俗赋予给我们的点点滴滴。理解“习俗化”中国四大传统民俗节日的意蕴拜年:祝福吉祥清明的祭扫龙舟竞渡明月乡思民俗节日与民俗养成每逢佳节,习俗中人就会自觉地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生活中,传承生活观念与生存本领,并对自己所属的民俗文化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润物无声……正是民俗文化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承方式,才使我们短暂的人生与那绵延不绝的文化根脉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民俗在文化发展的流程中,不仅有动势,更有流向。各种显型的习俗,既有传统的纹理,也

7、有未来民俗可供展现的依据。因此,我们从博大而深厚的民俗文化现象入手从事民俗学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文化失忆”的理性回应,更是审视我们自身所属文化的智慧之旅!三、民俗学研究的人文意义与社会价值1.唤醒历史记忆,调适民俗心理美洲印第安家园、新西兰毛利族聚落点、台湾日月潭九族文化村、以及深圳的民族文化村的重建与仪式性的表演,都体现了现代社会人类对自身民间传统的眷恋和尊重。对传统习俗的追忆、怀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民俗文化的巨变所带来的心理失落。2.文化理解与文化交流民俗对内来说是一股凝聚力,对外来说犹如一道无形的篱笆;对内来说众人自

8、动恪守,对外来说要得到尊重。3.移风易俗与现代文明男婚女嫁中的恶俗;“厚养薄葬”的当代面向;残留在观念中的迷信心理。结语: 相沿绵长的民俗生活与永不消逝的民俗学生活习俗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着。生活习俗的存在不是由于它们传自过去,而是因为它们被实施于现实之中。可以说,民俗在任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