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339579
大小:9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29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说课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本节课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三框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五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最后一讲,是全书知识的升华。本框教学内容贯彻落实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具有重要的现实
2、意义。在把握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按照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李灵、袁隆平等的先进事迹,运用设疑和讨论的方法,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与条件的教学,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高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实现
3、人生价值的途径。依据: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是本书的最终落脚点,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有重要的意义。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依据: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客观条件,更要靠自己的努力。而很多错误观点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自我实现”,高三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二.说教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为了让学生扮演好教学主体的角色,我将采用视频导入、思考与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理论总结、情感升华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说学生学情分析:高三学
4、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已有了自己的思考,但是现代社会多种价值观的存在,使得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对他们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涌现了大批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特点的先进模范人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事,有利于这节课的开展。学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我将指导学生按照我校推行的68686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法展开学习,此学法是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情况而提出的,将学生以6或8人为单位分成数个小组,目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小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
5、、取长补短、分工合作,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体现新课程理念,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接下来,我将带领各位评委走进我的课堂,见证学生这一需要的实现。四、说教学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Ø(一)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Ø一位中学教师问一个尖子学生,有什么人生目标。中学生这样回答:我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儿子读好书——考上
6、好大学……Ø有多少人超越这种生命的简单循环呢?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人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教师总结:一个人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也能够使人获得幸福。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讨论和感受幸福,得出自己对幸福的定义,紧扣本节的主题。(二)思考与探究:(10分钟左右)教师以“袁隆平”事迹为引线,讲述事迹受到国家主席的亲切接见的实例,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尊重。多媒体播放视频:袁隆平通过视频材料,设计3个学生探究问题,按照我校推行的68686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法展开讨
7、论:探究1:为什么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1、2组)探究2:她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合材料说明。(3、4组)探究3:促使她成功的条件有哪些?结合材料说明。(5、6组)设计意图:针对李灵的视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来解决本课的主要内容,采用68686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也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的。(三)自主学习成果展示(25分钟左右)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