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

ID:49260612

大小:14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2-01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_第1页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_第2页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_第3页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_第4页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六)上古音简说.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十六)上古音简说主讲教师孙永选一、汉语语音史的分期1.上古音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楚辞等文献材料反映出来的语音为代表。上古音是清代以来的学者们根据上古文献材料研究出来的。2.中古音魏晋至宋代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3.近古音元明清时代的语音,以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音系为代表。4.现代音现代普通话语音。以现代北京音系为代表。二、上古韵部的研究1.研究材料和方法之一:系联押韵字顾炎武著《音学五书》(《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在《古音表》中分古韵为十部。相鼠有皮

2、,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诗经·召南·羔羊》一章)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一章)顾炎武推定,《诗经》时代“皮仪为紽蛇何珈佗河宜”等字同韵。这些字都属于后人命名的古韵歌部。2.研究材料和方法之二:谐声偏旁归类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段玉裁认为,声符相同的字古代属于同一韵部。提出“同声必同部”的归字方法。例如:

3、皮声:皮披疲陂波跛玻菠破坡颇婆彼被者声:者赭猪诸著煮渚箸楮褚堵睹赌都嘟“仪”是歌部字,声符“义”。可以推定,“义、蚁、议”也是歌部字。義(义):声符是“我”。可以进一步推定,“俄、峨、娥、蛾、饿、鹅、硪、莪”也是歌部字。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分古韵十七部。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江永:《古韵标准》,十三部。戴震:《声类表》,二十五部。(首创阴阳入三声分立)孔广森:《诗声类》,十八部。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黄侃:《音略》,二十八部。王力

4、:《汉语语音史》,诗经时代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三十部。罗常培、周祖谟、周法高:三十一部。李新魁:《汉语音韵学》,三十六部。四、上古声母的研究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凡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重唇音:帮滂並明轻唇音:非敷奉微材料之一:形声字悲(帮),非声(非)板版(帮),反声(非)忙芒(明),亡声(微)蓬篷(並),逢声(奉)材料之二:异文“匍匐”又作“扶服”,“伏羲”又作“庖牺”。匍庖(並),扶伏(奉)材料之三:声训《释名》:“邦,封也。有功于是,故封之也。”材料之四:早期反切悲,府眉切

5、。拜,方卖切。平,扶兵切。兵,甫明切。现代方言:广东话“尾”读音同“美”。2.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娘材料之一:形声字店玷(端)占声(知)笃(端)竹声(知)堆(端)隹声(知声)笞(彻)台声(透)材料之二:汉儒音读《说文》:“冲,读若动。”冲(澄母字)动(定母字)材料之三:早期反切注音桩,都江切。贮,丁吕切。3.娘日归泥(上古“泥、娘、日”三声母不分)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6、》:“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泥(泥),尼声(娘);仍(日),乃声(泥)诺(泥),若声(日);芮枘(日),内声(泥)4.上古无喻母曾运乾《喻母古读考》提出:喻三归匣母,喻四归定母。喻三归匣例:《韩非子》自营(喻三)为私,《说文》引作自环(匣)为私。喻四归定例:由(喻四)迪(定)炎(喻四)谈(定)5.上古无正齿音正齿音有五个声母:照穿床审禅。这类声母的字在中古时代的韵图中排在二等和三等。黄侃认为:上古时代,排在韵图二等的正齿音声母字与齿头音声母字同为一类

7、,排在韵图三等的正齿音声母字与舌头音声母字同为一类。教材拟定上古音声母32个。其中正齿音三等字用“照[甲]……”表示,归入舌音,正齿音二等字用“照[乙]……”表示,仍然归齿音。正齿音二等字与齿头音不分。形声字例证材料:衰(审)蓑(心);沙(审)娑(心)正齿音三等字与舌头音不分。形声字例证材料:是(禅)堤提题(定);周(照)雕碉凋(端)五、上古的声调问题1.考察上古声调的材料诗经押韵情况与中古基本一致。如:《伐檀》一诗共有三章,第一章韵字“檀、干、涟、廛、貆、餐”都是中古的平声字。第二章韵字“辐、侧、

8、直、亿、特、食”都是中古的入声字。第三章韵字“轮、漘、沦、囷、鹑、飧”都是中古的平声字。也有四声混押的情况,去声字与入声字混押,上声字与平声字混押,平声去声混押,等等。有人据此提出各种看法。段玉裁提出上古无去声。江有诰提出上古有四声。黄侃主张古有平、入二声。王力主张古有平入二声,但各分长短,并解释上古到中古的声调演变情况:长平为平,短平后变为上,长入后变为去,短入为入。2.研究声调的材料认识问题四声通押现象是汉语诗歌的普遍现象(格律诗不反映口语)。天净沙·秋思[元]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