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239649
大小:557.01 KB
页数:72页
时间:2020-02-01
《散文之理解词义、句意及句段作用zhj.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点一理解词义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如《囚绿记》中的“绿”象征新生与希望;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见下面“从教材说起”中表格举例;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句中“伟绩”就是指“中
2、国反动势力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常见设问方式(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句中××、××词各指代什么?(4)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理解文章是从理解词语开始的,作者精心锤炼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必修教材课文《荷塘月色》在词语的选择和锤炼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中需要理解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叠词和因为修辞的需要而产生的临时意义的词等,我们在理解时可以通过品读语境、比较对照等方法来进行。[典例](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走进腾
3、格里(节选)学群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一)审读题目要仔细抓住8个关键点:第⑧段 画线 人 最深处最悠远 哪些 上下文 你的理解(二)解题思路要清晰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提示的“上下文”,从而明确答题区间;再找出相关的描写月亮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概括时要明确作者对月光所持的肯定态度,概括的语言中应包含相应的思想感情。(三)评分细则要明了“童年记忆”“历史文化”“宇宙”“生命”一处1分。(四)组织答案要规范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
4、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考生甲]送检样卷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得分:0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审题不清失分探因:虽然这句话暗含“宇宙出现早”“生命意识”,但题干要求是“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此考生照抄原文,没有谈出自己的理解,所以不得分。[考生乙]送检样卷“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童年的美好回忆,如“在千里
5、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历史和传说,如“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宇宙的浩渺,如“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生命与亲情,如“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得分:3分专家评卷失误类型:概括不准确失分探因:此考生审题较细致,能联系上下文,把有关写月亮的地方全部找了出来,但还是不准确。比如该考生答案中第一个要点的“童年的美好回忆”,“美好”两字就属于无中生有,因此被扣掉1分。(2010·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自然(节选)(美)爱默生标题“自然”
6、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首先要将两个“自然”分开研究。标题“自然”总领全文,必须在认真品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指出“自然”的含义——万事万
7、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归纳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自然”的含义时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句“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特别是对与“自然”并列的“亲切”一词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出“自然”的含义——指对“荒野”世界的感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区分两个“自然”所在的位置并结合相关语境。参考答案: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1分)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2分)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1分)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2分)一、思维趋向——三“联”一“
8、依”(一)三“联”1.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