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236029
大小:8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1
《吟诵培训 徐建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吟诵培训 目录 上篇 吟诵理论 什么是吟诵 吟诵的历史 吟诵的现状 中篇 吟诵基础 音韵常识 诗词格律 吟诵要领 下篇 吟诵训练 吟法 近体吟诵 古体吟诵上篇 吟诵理论 第一讲 什么是吟诵 一、什么是文学? 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2、语言归根到底乃是声音。 3、语音的四要素:音长、音强、音高、音质。音质又分普通音质、个人音质。每个要素都产生意义。 4、文字只记录所谓语义(普通音质),与真正的语义(语言的意义)相去有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5、创作文学、欣赏文学、学习文学、研究文学,都应以把文学还原为语音为起点。
2、 二、什么是吟诵? 1、一个文学作品,一定是以某种声音形式进行创作的。其声音形式与意义关联甚大。文学作品的声音形式分四种:唱、吟、诵、念。不独汉语。 唱:有曲调,目的在曲。 吟:有曲调,目的在词。 诵:没有曲调,是口语的艺术化。 念:没有曲调。口语方式。 2、文学作品的意义绝不是狭义的语义(普通音质),所以,世上绝少有用念的方式创作的作品。 3、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上是唱、吟、诵的方式。昆腔以前的唱法基本失传,而中国的唱与吟的音乐特征是一致的,所以以吟法代替唱法是最接近歌诗原貌的。其余以吟、诵的方式创作的作品更毋庸论。 4、吟诵的概念历来不
3、统一。以下是我的概念: 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有唱、吟、诵、念四种形式。对汉语而言,吟诵是吟咏与诵读的合称。 吟咏与诵读都是汉语传统的诵读方法,自三千余年前的先秦,代代相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是按照汉语的特点和汉诗文的创作规则来诵读的。吟咏与诵读的唯一区别就是吟咏有曲调而诵读没有曲调。(古人多言吟咏诗词,诵读文赋,吟咏与诵读以文体区别;现在我们以有无曲调而区别。)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吟诵汉诗文。日本尤其发达。 中华吟诵即中华民族对汉诗文的吟诵,并特指古代教育系统(私塾与公学)的吟与诵,即私塾调。 5、自古以来,汉诗文就是吟诵的,创作、欣赏、
4、学习,都用吟诵,诗词文赋,都可吟诵。用什么方式创作,就应该用什么方式欣赏,因此白话诗文当朗诵,而古诗文当吟诵。 三、怎样吟诵? 1、吟诵是像唱歌一样地诵读。其依字行腔远比戏曲民歌严格。 2、近体诗词、骈文赋吟诵为一类,古体诗文赋又为一类。前者讲究格律,后者讲究文气。3、自然发声,运气摇体,腔音唱法。 4、曲调可学可创,终以自成曲调为上。 四、吟诵是传统的学习方法 131、汉语诗文吟诵有数千年传统。 2、诗词文赋皆可吟诵。 3、吟诵是古代文人的基本技能。 4、吟诵不是表演艺术,而是自娱的,是自我情感的抒发。 5、吟诵是建立在作品细读的基础
5、上的,是对作品的揣摩,是与作者的沟通,须反复涵咏,因此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6、吟诵是即兴的。 五、吟诵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 1、吟诵符合汉语的特点。 2、吟诵体现着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神。 3、吟诵是诗乐传统的典型体现。 4、吟诵是培养个性、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方法。 六、吟诵的系统 1、吟诵是中国音乐体系的产物,也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 2、吟诵在北方是官话系统,南方是方言系统。 3、吟诵都是文读系统。 4、吟诵的曲调系统与音乐系统相似,与当地的宗教音乐、民歌、戏曲曲艺、琴歌等音乐曲调都可能有互相影响的关系。 5、吟诵的曲调因地而异
6、,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同一地区的比较接近。 七、吟诵的价值 1、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 2、吟诵是高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创造力和个性的重要手段。 3、吟诵可以恢复诗乐传统。 4、吟诵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或可使当代中国人活得更有信仰、更有价值、更有幸福感。 5、吟诵是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方法。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 6、吟诵也是健身手段。 7、吟诵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第二讲 吟诵的历史 一、古代吟诵 1、魏晋以前有歌有吟有诵,但吟法尚不明。 2、魏晋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
7、教育学习,皆用吟诵。 3、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 4、桐城派创古文吟诵法,倡导“因声求气”,流传至今。 5、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私塾和公学,前者为主)传承。 二、20世纪上半叶的吟诵 1、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 2、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 3、20年代西方话剧大为传播。教育界热烈讨论如何诵读的问题。 4、1920年唐文治办无锡国专,大力提倡吟诵。20年代赵元任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1948年唐文治两次录唱片。135、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
8、顶,朗诵诗盛行。此后汉语朗诵基本定型。 6、1946年北大中文系召开“吟诵与教育”研讨会,帮助台湾推行国语和国学。 三、建国以来的吟诵 1、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文革以前很多著名学者撰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