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八)(含解析)讲义.docx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八)(含解析)讲义.docx

ID:49173548

大小:131.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9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八)(含解析)讲义.docx_第1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八)(含解析)讲义.docx_第2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八)(含解析)讲义.docx_第3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八)(含解析)讲义.docx_第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八)(含解析)讲义.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八)(含解析)讲义.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知识通关(八)强记答题要语1.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依据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2.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三种关系(1)增长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2)稳定型: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3)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3.种群的三种分布型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4.“S”形曲线形成的两个原因(1)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2)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5.K值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2、1)K/2之前:种群起始呈加速增长,种群数量增加。(2)K/2时:种群增长最快,种群数量增加。(3)超过K/2:种群开始减速增长,种群数量继续增加。(4)达到K值:种群数量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6.种群数量波动的两个原因(1)非周期波动的原因:气候变化。(2)周期波动的原因:食料植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三者之间的数量互动关系。7.种群数量的两个内源性调节因素(1)行为调节:动物的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2)内分泌调节:由于社会压力加大,会刺激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内分泌失调,使动物的生殖力下降、死亡率增加和迁出率上升,从而导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8.种群

3、与群落的主要特征(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2)群落特征:群落结构、类型、群落演替等。9.两种群落垂直结构的决定因素(1)陆地群落:植物垂直分层取决于阳光;动物垂直分层取决于食物、栖息场所。(2)水生群落: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10.顶极群落的两个决定因素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11.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1)原生演替:演替速度慢,历程长。(2)次生演替:演替速度快,历程短。12.生态系统的七大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3.三种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消费

4、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1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15.生物与营养级的关系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总是生产者,各种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16.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经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17.第一营养级能量的4个去向(1)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2)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3)流入第二营养级。(4)未被利用。18.能量流动的2个特点(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在10%左右。1

5、9.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范围和特点(1)范围: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2)特点: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流动的特点。20.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负反馈调节。2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22.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植被破坏。23.水体污染的原因:(1)有机物污染;(2)无机物污染。2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明辨易混易错1.种群不等同于物种(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2)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3)通常

6、一个物种包括很多种群,种群之间长期隔离会导致亚种和新物种的形成。2.对种群密度认识的两个误区(1)出生率高的生物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种群数量变化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只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才会增加。(2)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种群数量不等同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3.年龄结构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可作为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依据,但预测的趋势能否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6点提醒(1)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酵母菌每天的数量变化

7、可形成前后对照。(2)本实验不需要设置重复实验。(3)血细胞计数板使用后,切勿用硬物洗刷,可采用浸泡和冲洗的方法。(4)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一般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5)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拧紧试管盖。将试管倒转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6)培养后期的样液要稀释后再计数。5.种群数量增长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