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麦哨》教学评课稿.doc

2019年《麦哨》教学评课稿.doc

ID:49111251

大小:61.3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8

2019年《麦哨》教学评课稿.doc_第1页
2019年《麦哨》教学评课稿.doc_第2页
2019年《麦哨》教学评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麦哨》教学评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9年《麦哨》教学评课稿  92019年《麦哨》教学评课稿昨天我听了彩虹城小学韩玉婵老师上的《麦哨》,感到不仅文章很美,韩老师的课也很美。  韩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咀嚼文中出现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  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徜徉在优美的语言中流连忘返。  我想学完这节课后,像“嚼嚼”、“吮吮”、“一忽儿”、“茅穗儿”、“麦穗儿”这些有趣的词语,还有句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以及文中多处出现的比喻句、排比句,会久久地留存在孩子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韩老师

2、没有仅仅满足于文本语言的品读和积累,她还关注到了语言的表现形式,关注到了文章的拟题、谋篇布局。  课堂中不时闪现出亮点,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老师问学生“课文中写麦哨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生  1、2自然段和  7、8自然段师大声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生1两处都有“呜卟,呜卟,呜……”的声音。  生2前面和后面首尾呼应。  生3我发现它们结构一样。  师既然是呼应的,那我们也来呼应着读一读。  我来呼,你们应。  好不好?接下来,老师就和学生一起呼应着读文本开头和结尾的文字。  在读麦哨发出的声音时,老师不断变化着腔调,

3、时而短促,时而悠长,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学生立即呼应老师发出的声音,老师长,学生则长;老师短,学生则短;老师高,学生则高;老师轻,学生则轻。  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不仅对“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忽高忽低”这样的词语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这种理解经久不会遗忘,而且还发现了开头和结尾结构完全一样。  这是多么宝贵的发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发现,当老师呼读“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学生迅速做出了反应“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老师接着呼读“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学生齐声应答“你

4、呼我应,此起彼落”。  老师再读“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学生也毫不犹豫地应和着“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指出这样一种“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但是孩子们在这样的师生合作朗读中,其实已经体会到了首尾呼应的妙处所在。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事实上,我的师傅几年前就已在不遗余力地倡导语文课要有语文意识,语文教学必须指向语言表达形式。  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的韩老师已经在路上了,尽管在

5、本课的教学中“语用”还只是一些渗透,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相信在师傅的引领下,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践行中,我们的语文课由阅读走向阅读教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听完课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语用点”挖掘得再深入一些,再透彻一些呢?比如,排比和比喻是这个文本中最突出的语言现象,这样的修辞手法是孩子很喜欢也应该学会运用的,所以我们老师在处理的时候就不能仅限于朗读和感悟。  就拿排比句来说吧,虽然对于这样的句式必须朗读,但是在这里朗读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是为了揣摩排比句在语言的

6、节奏上、气势上,在前后文字的对应上、用词的准确精妙上与不用排比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归根到底,最后都是为了指向学习语言运用。    内容仅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