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回顾二 拓展二.doc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回顾二 拓展二.doc

ID:49104303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8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回顾二 拓展二.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回顾二 拓展二.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回顾二 拓展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的良好习惯。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教学重点: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先到交流平台,看看小林、小东是怎么说的

2、。2.请同学们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本组课文的写法,把本组课文的写法整理到辅学单上。4.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教师小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辽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等处处都有历史文化的积淀。(2)交流本组课文突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小结:我们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借鉴运用这些表达方法。二、日积

3、月累1.古诗出示,要求读准、读顺。2.指读、练读、齐读。3.出示注释,理解诗意。学习《元日》。1)再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2)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初一,人们迎接新年的景象。从诗中,你了解了哪些人们迎接新年的习俗?(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新桃符)3)其实,这首诗除了表现意境和现实,还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也含有深刻哲理,即指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4)背诵《元日》。学习《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1)从题目理解到什么。(地点:天竺寺;时间:八月十五)2)

4、“夜桂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传说月宫中有桂花树,每到中秋之夜,嫦娥都会向人间抛撒桂花)3)理解古诗意思。4)这么优美的夜景诗人只用寥寥数行的诗句就描绘出来了,这是多么了不起呀。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6)拓展: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你能再说几首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吗?三、趣味语文1.学生自由阅读《有趣的标点》,想想有趣之处在哪里。2.说说你体会到什么?(标点符号的作用很神奇,很有趣等)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教学反思;我设计了较好的引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大

5、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不失为一种好的激励方式。日积月累没有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让学生提前搜集整理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阅读,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意然后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略知其大意。在教学中还引导、点拨、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背。本节课能按时完成教学内容,时间掌握不错,效果比预期的好,可能学生的准备比较充分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