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1.西方把古巴比伦文明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意思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沃土。两河是指( B )[来源:Z,xx,k.Com]①尼罗河 ②印度河 ③幼发拉底河 ④黄河 ⑤底格里斯河A.②④B.③⑤C.②⑤D.④⑤2.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该流域实现初步统一是在( C )A.约公元前3500年B.约公元前3100年C.约公元前2400年D.约公元前1595年3.(2017泰安)下列关于楔形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来源:学科网ZXXK]B.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C.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D.由古代埃及人最
2、早创造和使用4.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的国王是( C )A.胡夫B.图特摩斯三世C.汉谟拉比D.哈佛拉5.(2017泰州)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石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属于( B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中国6.(2018鞍山一中期末)下列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B )A.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B.规定古巴比伦分为自由民和奴隶两个等级C.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D.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7.(2017西宁)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
3、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D )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C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来源:学科网]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9.(2017无锡)当你漫步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B )A.古代中国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埃及10.《汉谟拉比法典》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A )A.君权神授B.
4、民主共和C.主权在民D.天赋人权11.(中考衔接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典内容包括诉讼程序、财产权、婚姻家庭、债务、奴隶买卖、盗窃处理等等。材料二 第1条:倘若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第199条:倘若自由民损坏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1)该法典的名称是什么?是何国的法典?该国处在今天的哪个国家境内?[来源:学_科_网](2)该法典体现了谁的意志和利益?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意志和利益”的?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伊拉克。(2)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在古巴比伦社会中,居民有不同
5、的等级,法典的制定,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有不同的规定。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意思相近即可)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罚。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胆战心惊的。因为,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
6、要被剁掉双手。(1)《汉谟拉比法典》是谁制定的?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来源:Zxxk.Com](2)运用法典内容说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制国家。(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答案:(1)汉谟拉比。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3)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古代
7、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始终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现在科学家证实巴比伦空中花园实际上位于巴比伦以北300英里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是亚述王西拿基立,而不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